一个民族的心灵探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8857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民族的心灵探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民族的心灵探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民族的心灵探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民族的心灵探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民族的心灵探寻摘要:呵嗬是一首生命长歌,叙述了一个民族苦难的历史。诗歌表现出诗人在独特的人文地理形态中形成的浑厚、古朴、旷达的内涵以及民族间的款款深情。 关键词:李发模 诗歌 仡佬人 文化精神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叙事诗呵嗬,是李发模先生的一部力作,是“一支歌,是仡佬人唱给山水,唱给天地,唱给古往今来的生命长歌”。全诗分十章,五千余行,叙述了以竹为图腾的“古老族”在遭遇到战争的创痛后逃进深山老林隐族埋名却又坚强不屈的生活。作品以山蛮和水妹为主人公引出叙述线索,将仡佬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于其中,歌颂了仡佬民族勤劳勇敢、智慧旷达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一个生活于仡佬族聚居地的非仡佬族作家,

2、诗歌表现出诗人在独特的人文地理形态中形成的浑厚、古朴、旷达的内涵以及民族间的款款深情。黔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仡佬先民聚居地。“蛮王仡佬,开荒辟草”,仡佬民族在这里建构了自己的生命形态和文化形态,这些芬芳的生活和情感后来随着各民族的迁入、战争的逼近消隐了,剩下的是一声长长的“呵嗬”。因此,“呵嗬”是诗的起音,是仡佬民族呼唤“魂兮,归来”的呐喊,也是仡佬民族在生命萌动中发出的第一声叹息,那一声“呵嗬嗬嗬嗬”,在黔北山水间的回荡,唤醒了一个民族沉睡心底的文化记忆,唤回了曾经走失的魂灵,唤响了宇宙间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自由元素。仡佬人,就在这“呵嗬”声中,艰难地行走在黔北的高山峡谷之中,并坚守着民族长期

3、以来在生活中形成的智慧和观念。以“和合”为核心,寻求与天地“和合”、与自然“和合”、与各民族同胞“和合”,寻找生命的“和合”、身心的“和合”。这寻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从竹王的产生到傩中的祭祀,从为节省土地而悬棺到由石板修成的“生期”,严峻的生存状态伴随着生生不息的生存追求,李发模的诗歌呵嗬集中地表现了仡佬民族之魂。呵嗬不是史诗,但它叙述了一个民族苦难的历史,这个苦难的民族是怎样由强盛走向隐没,而又在深层心理上保存着顽强的民族意识的现实。他关注的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寥寥片言的仡佬族历史,而是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从人们日常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去书写一个民族历史的变迁,去寻找一个民族深藏于心的民

4、族意识,去悲悯一个民族生存的境遇。从这个角度来讲,呵嗬可以算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李发模以宏大的人文关怀、令人回肠荡气的诗人气魄,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做了真诚而忠实的书写,确实是令人感动而难以忘怀。作为一个世居少数民族,在仡佬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正史对其存在状态、风俗特征、文化面貌等各个方面的记述都非常有限。现在所看到的最早的仡佬族的记录,是尚书中的短短一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在这一句中,我们只知道仡佬的祖先濮人早在商时就与中原有来往。而对这一民族的生存状况、民族特征的介绍,在史记?西南

5、夷列传中:“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此皆?结,耕田,有邑聚。”只言片语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本身处于边缘,又被叙述者边缘化的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有着浓墨重彩的描摹。因此,在呵嗬一诗中,随着那一声“呵嗬”,首先呼唤出“阿仡啊!回来,回来吧”。呼唤在“九九八十一难”中隐去了的仡佬父亲,在“色、权、利”的合谋中含恨而去的仡佬母亲。接着在第二章中,诗人对天地的起源、仡佬民族“根生”进行了追寻,从竹王的产生,到山蛮打虎救父,从先祖的传说,到老岩老土老屋基,都留下了仡佬族人深深的印记,都刻下了仡佬人隐隐的伤痛。第三章叙写了千年万年居住的土地,在平播之役中被官府荡为废墟,业已艰难的仡佬民族再次

6、向石旮旯退隐,与山水相伴而生的仡佬族,“被逼上了悬崖”。生存的环境更加艰难了,但坚强的仡佬人却在巴掌大的地中、在斗笠掩盖下的地里,寻找到了生存之地,顽强而又坚韧地活了下去,在“呵嗬”声中,乐观地面对岁月的磨难,智慧地斗倒“野狗”的纠缠,开始了他们的生存和繁衍。第四章抒写了仡佬人在“祖传的天地”里耕耘劳动,在大自然的恩赐中生命得以延续的生活景象。但好景不长,“山蛮家的地,被官府划拨/山蛮家的坟,埋祖宗的深栖/已被官府造了/山蛮的水妹,在元宵节/又被官府无礼”仡佬人家的苦难,化为了“一座山的血一条河的泪”,于是,土地一般本分的农民,终于燃烧起愤怒的火星,以死作抗议,以斧头砍平罪恶,以求得世间的“清

7、净”。在那没有理讲的时代,反抗带来的是更沉重的迫害。从第五章开始,山蛮仡佬人在人为的祸祟下,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怀着对家和亲人的思念,忍着撕心裂肺的痛苦,逃进了深山,在自然的庇护下才得以全身。挖过朱砂矿,炼过五彩丹,被无情地抓去“冲喜”,为僵尸举幡引路仡佬人历经千辛万苦,为活命只能求老天睁眼。是天地收养了仡佬人,是自然抚慰了山蛮和水妹;是天地给予了山蛮与水妹以生命的灵性,是自然给予了仡佬人智慧的生存。因此,“一个呵嗬分太极/两个呵嗬开天地/三个呵嗬生日月”,“呵嗬呵嗬又呵嗬”的仡佬族,在呵嗬声中,回应历史,生生不息。在这十章的叙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发模在叙写一个民族的生存历史及其所衍生的文

8、化与文明、充分展示民族风采的同时,仡佬民族及其文化也成为他的诗歌的文化精神来源。这种文化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多层?多元形态的文化环境描述上。仡佬族生存的地理环境是高原丘陵地带,有不同于中原平原的土地特点,地是仡佬族立足的空间,也是仡佬族人文化生成的场所。因此,“地”就成为李发模呵嗬一诗表现的主要意象,通过“地”来表现诗人对仡佬民族个性的理解,通过“地”来表现诗人人生境界的广大,通过“地”来表现仡佬人的艰难人生,通过“地”来表现山河大地对仡家的包容和爱护。“扎根岩缝,坚守山地的平常”,“仰望星空,莫如肥沃脚下的土壤”。生于斯死于斯的仡佬人,在山坳岩坎中,造就了硬朗的体魄,冶炼了刚强的性格,因此,仡佬

9、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打猎、开矿,种植、纺纱,其生活方式并非单调贫乏。他们熬炼着鲜红的朱砂,采集可制成靛青的植物,用柞蚕的丝,织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布。而这一切,都是大地的赐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李发模笔下,山河大地是仡佬人栖息的家园,是仡佬人智慧的源泉,同时,山河大地也是智者,它们聆听人间的呼喊,感受到仡佬民族的苦痛,因为它是有生命的。而在这块土地的怀抱里,生命不会因为苦难的压迫而消逝,相反,人生境界却因苦难而升华,仡佬的命运由此而获得转机,爱与健康的人格在荒凉中得以健全。干涸的心田在大地的润泽下,顽强的生命得以蓬勃生长。这种文化精神还表现在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之中。仡佬族的宗教带有原始宗教的特点

10、,认为万物有灵,神灵就是自然,万物的灵魂与生命,都与仡佬族的生命相通。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崇尚“万物有灵”的信仰更是随处可见,上山敬山神,饮水敬龙神,行路敬土地神,犁田敬牛神,在家则敬家神祖先,等等。对神的敬畏,是仡佬人对生命生存的理解。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李发模的诗歌创作也反映出仡佬民族对自然的态度。在诗人笔下,云贵高原的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都散发着勃勃生机,它们不再是静物,而是充满灵性与生命活力的、激情的跃动个体,“那天,山岭在背篓与高挑之上/朝他飞翔/他想说的话,开成满山野花/不知该采哪朵,给这异乡/想整个摊开自己,以山海的苍茫/不知该说不,还是说自己/是受伤的太阳”。作者是以景语来映衬仡佬

11、民族苦难的精神历程,通过凸显山河之魂来思考仡佬人的命运,将各种景象赋予生命与人格,展现云贵高原山河的慷慨沉郁,它们和仡佬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李发模的写作就在仡佬族文化中汲取了养料,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从而表现出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 文化精神的第三个方面表现在对仡佬族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的运用上。诗篇一开始,就由传说进入到这个古老民族的心底去,揭示出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内心深处的伤痛,“她把头放在枕上,一颗心/仿佛放在针尖上”。当诗人描述着群峰壁立的仡佬山姿色时,他清晰地感到高山竹林间跃跃跳动的民族心脏。而考女婿故事的引入,则表达了仡佬人朴实、不务虚的生存哲学,这种生存哲学,反映在

12、石场号子、报路歌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劳动的艰辛,也看到了一种诗意的生存。在大量的对民间歌谣的引用中,把这种事宜推向了极致:“水妹:一笼竹子选一根/万人当中选一人/不选钱财和美貌/专选蛮哥合意人。”“山蛮:太阳落坡坡背阴/叫声水妹放宽心/哥心好比红太阳/昨日今天一样明。”“哥哟哥哟没良心,把妹拖进刺林林,石头石头梗腰杆,太阳太阳晃眼睛。”民歌的嵌入,使诗一方面带着质朴刚健的田野之风,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充满蜜意柔情,富有生活情趣。在浑朴直白的言语中,另具一种幽雅,将这山野的民族自由自在的生命活力跃然纸上。文化精神的第四个方面表现在诗人对道家精神与仡佬族“和合”文化精神的理解上。道家强调的是“出世

13、”思想,与世无争,仡家强调的是合作同一,和谐共生。仡佬人的自然崇拜,在很大程度上就与道家的“顺其自然”有着内在的一致,只是在仡佬人的生活中,他们更强调“和”。在李发模的诗歌叙述中,仡佬民族一产生,就强调“以和为善”,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但从平播战役后,面对灾难,仡佬人一直是步步退隐,从宽田大坝一直退隐到高山石壁,从坚实的土地退隐到虚无的九重天,使他们的命运越来越面临乖舛,不敢想象这个外有官家、内有小人告密的民族,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怎样生存下去。但大自然包容了他们,他们最后也回归于自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强调“和合”的仡佬民族,一方面依靠这一信念得以存活和发展,另一方面似乎其悲剧命运就在于他们与世

14、无争。虽然诗歌叙述他们被逼至无路可退时也会奋然反抗,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和合”而不是退隐,忍让但并不懦弱,他们的命运充满悲叹但并不让人遗憾。但是我们看到,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是用一种他者的眼光来解读仡佬民族精神,而不是用仡佬民族文化来诠释仡佬族的行为方式,使诗道理与事像出现了分裂。这种分裂,也许正是诗歌的张力所在。但后来在对其真实的生存状态的描述中,诗人又纠正了这种偏离。从文化内质来看,李发模从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与道家文化相同的出世文化。关注的是忍辱、和平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关心的是从个人命运的走向中获得人生及民族的超然,重视的是人在艰难磨炼中的自在自得。这样,似乎又减弱了诗人对一个民族命运的

15、哲理思考。不管怎样,李发模在呵嗬中抒写了代表仡佬文化的大量的仡佬族民俗事像,他也从仡佬文化中获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借助诗歌,诗人穿透历史烟云的遮蔽,进入到生命、族群、人类的命运、生存的本质等一系列哲学命题的思考,在仡佬族苦难的生命历程中搭建起了诗人的心灵的?望塔,使诗不仅成为仡佬族生活、生存、生命的诉求,也给富有良知和人道的诗人内心波澜的平衡和支撑。对民众的关注,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正是诗人存在的价值所在。诗歌有十章,五千余行,如果在构思上稍不留意,就会给作品带来重大的缺陷。因此,在作品结构上,“借鉴戏剧结构方式中的卷轴式结构来表现和推演人物及民族精神核心。采用剪影式的方法展现社会地域、风俗、人

16、物画卷,与电影艺术中的声画蒙太奇类似。诗人像个极为出色的电影艺术家,集取材、摄影、导演、剪辑于一身,原本零散的民族元素在诗人的重新组合和打磨后,已凝聚为一个鲜活而个性突出的民族体。仡佬族的粗犷豪迈而又儒雅智慧、勇敢坚强而又达观乐天等刚柔并济的性格通过人物、祖训、传说、宗教一一得到了体现”。的确,呵嗬的成功,不仅表现出李发模对民族文化、人类命运的思考,更表现出他对艺术的探求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注 释:胡长斌:“呵嗬”一曲天地动,贵州日报,2008年5月30日。章闻哲:一部仡佬族的史诗读长诗呵嗬有感,人民日报,2009年11月8日。参考文献:1.李发模:呵嗬,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编校:董方晓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叙事诗呵嗬,是李发模先生的一部力作,是“一支歌,是仡佬人唱给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