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8774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摘要战争是中国影片的一个重要题材。晚钟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俯视,从人性和心理的角度,对战争片中的善恶观、是非观、伦理道德,作了人道主义的剖析,更具美学深度和哲学高度。 关键词战争;人性;晚钟中华民族是一个多难的民族,中国近现代史更是战火不断,因而,反映战争便成了中国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以往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中,多以描绘战争实况,正面反映为主,连小孩子也能一眼认出“好人、坏人”。“敌人”的界定非常明确。吴子牛的晚钟却一改旧俗,从人性和心理的角度,在中国八年抗战后日军投降收拾战场残局的深刻反思中对战争片中的善恶观、是非观、伦理道德,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俯视,在对人道主

2、义的剖析中使影片提升到哲学的思索,从而开辟出一片崭新的美学天地。该片讲述的是1945年秋,侵华日军已穷途日暮,在一个破旧的古庙中,八路军士兵发现了一名即将饿死的日兵,并从他口中得知不远处还有一支与大队失去联系的日军秘密军火库的守备部队,因断粮多日已接近死亡。八路军前往包围该山洞,并给予日军粮食,劝告他们缴械投降,但日军则想同归于尽。双方僵持良久,大部分日军终于走出山洞投降,日军中尉则切腹告终。影片主旨不再停留在中日两军谁是谁非的单一问题上,而重在呼唤因战争而泯灭的人性天良以及战后心理的分析。仿佛一双长满老茧的人性之手,缓缓地抚过战争给交战双方留下的累累伤痕。在这里,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喊,甚至对日

3、军的残忍,影片也没有作过多的渲染和批判。影片序幕一段,日本军在听到溃败投降消息后,浇汽油集体自焚,这一火光烈焰的画面足足“烧”了半分钟,强烈而持久的视觉效果引人深思:这众多肉体生命的覆灭,是日本军国主义精神力量的胜利,还是人类原始生命的大劫难?和平鸽的放飞,是至死效忠皇军的见证,还是对死者家属的报丧抑或?应该说,在这一幕中,其旨意还是偏向前者的。颇具象征意义的砍钟楼的声音贯穿影片始终,不时地震撼着人心。在我军掩埋自己的受难兄弟之后,钟声第一次敲响为这些在人为的灾难中作了祭品的英魂送葬,同时,沉缓阴森的钟鸣回响也引起幸存者沉痛的回忆和反思。在钟声的余音缭绕之中,一幅幅闪回的画面和画外音的沉痛解说

4、让人重温战争的狰狞和残酷面目,灭绝人性的屠戮和枪杀使得人已不再成其为人,而与兽类无别。影片到此无一句对话,颇似裸岛的手法,使得一开始便造成沉重的压抑感,观众被一种令人窒息的阴影笼罩着,以便与影片旨意协调。同时,也使得观众痛定思痛,居安思危。“排长,那些日本人?”第一句问话叩响的便是人性的大门:中国的英雄烈士有了“归宿”,那么,作为“敌军”的坏蛋却也是日本军国的“英雄”吧,令人谓叹的是,传统的中国人没有因战争而丢失“传统”:尽管在埋了那些日本兵之后,大个子忍无可忍狠狠地举起一块大石头砸了下去,毕竟,没有忍心眼睁睁地让他们做孤魂野鬼!很明显,导演在处理中日人性的主题中,稍作了一些对比,但并没有刻意

5、使用这种手法从而避免了主观和偏袒。在对待日俘的问题上,中国军人慷慨解囊,掏出所剩的食物赐给与外界失去联系弹尽粮绝的日本兵,而从日本兵躲藏处却抱出了两具不成人形的中国人尸体,跑出一个“不算是人”受尽日军兽蹄蹂躏的中国女人,并从她口中得知:“鬼子兵吃了一个中国人!”导演没有在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中大做文章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强调,但是,日本法西斯的残忍、灭绝人寰足以令人不寒而栗,而中国人的人道精神在这种兽蹄之下还一丝尚存。因为毁灭,才需要呼唤回归。面对曾经吃过中国人肉现在却在狼吞虎咽地啃着中国军人施舍的干粮的日军,有着咬牙切齿铭心刻骨的仇恨,却也交杂着高于战争之上的作为同类的辛酸留给观众的,不只是一种民

6、族恨,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感觉,就像吃食者的母亲面对着这些曾经吃过羊的饿狼现在却在受到另一些羊的恩惠。导演在此投注的更多是超越敌我之外的人性的复杂目光。中国人是人,日本人也算是人。日俘那声嘶力竭令人不忍为听的咿哑呼喊多少唤回一点日军作为人的自信走出石洞来取食物。那沉重的脚步声的特写,一声声踩在观众的心上:他们最终是如同序幕中的“忠军”一样以集体自杀为军皇殉葬,还是举起罪恶的扫荡人性的枪弹投降?向面包投降,向我军投降,向人性投降?此时,影片又出现砍钟楼的画面,沉重的砍砸声在那木柱的震荡中回旋。导演又把镜头推向一个疯子因为战争而失去理智失去人的本质,但是,他却也同时“幸运”地失去战争的桎梏,抛开中日敌

7、我之界限,而能无所顾忌地在日我两军之间“自由歌唱”,这种“歌唱”,这种“自由”,是当哭当笑?最终他还是自动倒下了。这一幕凄凉之景,与日本兵啃噬中国军人干粮的一幕,相协相成又更进一层,使得敌我关系有了一个小小的转机的可能,为影片结尾作了一个情感和心理上的铺垫,可说是影片转折之处。顽固的日军中尉在“考虑一下”之后,还是以自杀了结,但是,29个日本兵毕竟还是被那人性回音壁上反传回来的钟声所震慑,他们没有走向“皇军”,没有以自杀尽忠,而终于泅回到人性的复苏,从而走向新生。象征法西斯的钟楼在不屈的斧砍之下摇摇欲坠并终于倒塌,那高楼之上最后的钟声,也成了为法西斯所敲的送终之声,而它的久久不绝的余音,却撞击着战火熄灭之后的人类灵魂,一声声呼唤着人性的苏醒和复归!影片结尾我军排长在炮火声中背出了日俘,那被烟熏黑的脸上所展露的笑容,便是这一呼喊的应答!正如外国优秀影片合法婚姻、魂断蓝桥及另一反映中日战争的云南故事一样,该片从人性、心理这一侧面去反映战争,进行理性、感性的双重剖析,揭示其本质内涵,角度新颖,立意不俗,更具美学深度和哲学高度,因而富有独特的审美魅力!作者简介童丽娟,女,中国美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06级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