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必修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07850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葫芦岛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葫芦岛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葫芦岛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葫芦岛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葫芦岛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 记住自然带的概念、名称和分布规律;2、 区别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预习案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二1、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 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海拔高度 方向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2、请你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举例说明这三条规律。3、 创新课

2、堂114页左上角:分析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图中有没有特殊的地方?有哪些特殊的地方?4、垂直分异规律与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海拔越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探究案训练案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20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A. 地中海气候 B

3、.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

4、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 沿经线方向的分异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C.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二、综合题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

5、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 。强化练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6,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土壤肥力下降 产生土壤盐碱化 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 三角洲面积扩大A、 B、 C、 D、读下

6、图,回答45题。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5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6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备要素的相互作用。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 B C D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81994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

7、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分解功能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911题:9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Bb点能看到m点Cmn为空中索道Da地可能形成瀑布10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1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四个山地中,山地垂直

8、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热量丰富 B降水量大C相对高度大 D纬度位置低13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 B C D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完成1416题:14全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蒸发 D地形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B.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C. 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D. 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16.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高度是 ()A. 6 000米B. 4 500米 C. 2

9、 500米D. 2 000米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图中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据此回答17-18题:1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18图中E自然带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读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判断1920题。地点分布地点海拔高度(m)23.5o

10、N,121oE2800360042oN,128oE 1100160044oN,88oE2100410019地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0造成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21造成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判断2224题。22图中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 积雪冰川带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高山灌木林带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 积雪冰川带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 带、针叶林带23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

11、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A纬度低 B相对高度大 C向阳坡 D迎风坡24如果全球变暖,则该山上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将: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难以确定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2526题。25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26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图7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2728题。27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甲为荒漠 丙为热带雨林 丁为针叶林 戊为阔叶林A B C D2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 B C D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29-30题。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B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经度地带性分布C垂直自然带变化最明显的是处D垂直自然带变化最明显的是处30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