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永春一中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0069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泉州永春一中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泉州永春一中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泉州永春一中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泉州永春一中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泉州永春一中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一中高一历史课寒假作业二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2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应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

2、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4如图为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6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7.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这句话说明了A.加奈隆肯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加奈隆说出了雅典民主的荒诞C.加奈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评 D.加奈隆正确分析了雅典民主

3、的特点8. 十二铜表法 表八第3条规定: “ 如果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 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 如为奴隶, 则为一百五十阿司。这说明 十二铜表法是A .保护贵族利益的习惯法 B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的成文法C .适用所有罗马及外邦人的万民法 D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自然法9.右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10某宪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

4、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该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法国1875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11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 .英国宣称: “ 在选举政府方面, 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 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1 8 7 1年德国宪法规定: “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拥有任命官吏、 创制法律、 统帅军队、 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下列对此理

5、解正确的是A .英国女王没有任何自由 B .德国皇帝比英国女王有实权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人C .英国女王比德国皇帝更自由 D .德国皇帝不受宪法约束13. 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1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1520世纪初,革命派认

6、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 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 “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A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断绝了列强瓜分的企图 D汉族政权被五族政权所取代16 “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是在右图中却写为“囻”,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C.分权制衡 D.责任内阁17.下面有四副有关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7、”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19国际歌是法国的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5月创作的,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联系最为 紧密的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攻占巴士底狱 C巴黎公社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20.观察下列图片:告工人、

8、士兵和农民书发布 和平法令 列宁接见农民代表后颁布土地法令以上图片说明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C十月革命后,苏俄终摆脱了战争隐患D十月革命后,苏联就实行农业集体化21. 2011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4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早在革命胜利初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2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

9、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A“坚决回击日本侵略行径”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废除二十一条” D“打到国民党卖国政府”2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24 .“铁壁合围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 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 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 舵手一易

10、齐桨橹是指A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 .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C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5.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26.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 “ 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 在本年交战1 . 5万次中,

11、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 0 0万敌军中, 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 9 . 9万具敌遗体中, 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A .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C .日本的计划被粉碎 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2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28.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

12、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30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洲共同体高 一 历 史 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民主进

13、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的示意图(1)材料一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2)新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将下表补充完整。时间宪法文件性质1949年 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3)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