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893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 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2. 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

2、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 ( ) A.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3.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早于他1

3、00年的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相似反映了 ()A. 荀子受到西学东渐影响 B. 两国的社会制度高度一致C. 人类对自然斗争能力增强 D. 两人都关注自然界的探讨5.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绸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足焉

4、”;南浔镇“烟火万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A. B. C. D. 6. 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据此可知黄宗羲 ( ) A. 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B. 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C. 推崇西方民主政治 D. 改变了儒学的本质7. 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 )A.

5、 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 B.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C. 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D.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8.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l%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

6、逆转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 B. C. D. 9.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 B. C. D. 10.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

7、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 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 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1.“在晚清40年,强调国家控制的官商逻辑是主流,而民国最初的10年,则是管制宽松的民营经济黄金年代。到1929年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国家主义再次抬头”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 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 “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C. 1929年前后,“国家主义”抬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8、的发展D. 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家主义”始终对中国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12.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是指 (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13.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 ) A. 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开辟

9、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4.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一边倒”的方针C. 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5.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 A. 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 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C. 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 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16.推动罗马国家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共同原因是 ( ) A. 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B. 平民或自由民的斗争C. 帝国疆域扩大的需要 D.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7.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