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810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历史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的。1.观察并综合分析下面两幅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三原县(唐)李寿墓壁画 (汉)牛耕画像石A. 生产工具获得重大改进B. 铁犁牛耕时代始于汉朝C. 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D. 耕作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答案】A【解析

2、】【详解】材料中的两幅图展示的是汉唐耕犁技术的改进,选项A 正确;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选项B排除;材料未反应土地制度,排除C;耕作方式都是铁犁牛耕,选项D排除。【点睛】掌握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2.“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中记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顺从)。”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此时期,经过不断的斗争和融合发展,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此判断,中应填写A. 夏商B. 春秋

3、战国C. 秦汉D. 唐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史书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界定时间为春秋战国,根据所学春秋战国属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融合时期,选项B正确;夏商时期礼乐制度尚未建立,与材料中“中国有礼仪之大”不符,选项A排除;秦汉、唐朝属于大一统时期,选项C、D排除。3.东汉中期以后,诸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B. 强化相权带来严重后果C.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D.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4、【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为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所学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制度,选项A正确;外戚宦官专权与相权无关,而且东汉时期相权较弱,选项B排除;材料中外戚宦官专权属于中央政权之争,与地方势力无关,选项C、D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根本特征为皇权至高无上,这种特征导致依附皇权的势力如外戚、宦官会在皇帝怠政、年幼等特殊时期形成专权。4.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A.

5、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 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C. 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D. 体现了自由平等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大宪章的制定体现了王权受限,选项C正确;议会至上原则体现于1689年权利法案,选项A排除;大宪章是贵族迫使国王签署,防止国王擅自征税,其中未体现出对教会权益的保护,选项B排除;大宪章是对王权的限制,不能体现出自由平等精神,选项D排除。5.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

6、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欢迎,逐渐赢得学界和大众的认可,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 近代科学革命打击了基督教B. 教廷的敌视阻碍近代科学发展C. 科学家们不惧教会迫害坚持真理D. 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旨强调近代科学革命中遭受基督教迫害的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可见科学在教会的打压下依然取得了进展,选项D正确;材料主旨是科学的进步,而非近代科学革命和基督教的关系,选项A、B排除;材料赞扬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但更强调其对近代科学的奠基作用,选项C排除。6.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

7、在华“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要求各国开放在华势力范围,使各国有均等贸易的机会。这一照会为英、德、俄、法、日等国所接受。美国在华虽无势力范围,但凭借这一政策,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门户开放”政策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得意之作。这段材料能够反映出美国A. 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B. 形成自己独立对华政策C. 无意参加对中国的瓜分D. 企图阻止日本独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的每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得意之作”,可见美国对华政策较为独立,选项B正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说明美国这一对华政策并未激化其与其它列强之间的矛盾,选项A排除;美国的

8、“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列强共同宰割中国,选项C排除;“门户开放政策并未针对日本,选项D排除。”7.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中国古代史书编著)“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人臣之行状”。近代梁启超则认为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这种史学研究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 近代新史学倡导史家撰写人民大众史B. 近代新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和否定C. 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对历史研究的影响D. 古今史家所追求的史学研究目标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史学研究的变化为刘知几认为从帝王人臣为主要内容,到近代梁启超认为国民历史为主要研究内容,这种变化产

9、生于近代,与当时社会变革挽救民族危亡、强化民族国家意识有关,选项C正确;近代新史学强调的是历史研究的功能,而非倡导撰写人民大众历史。人民大众属于无产阶级,梁启超的史学研究观点代表了资产阶级诉求,因此选项A排除;近代新史学和传统史学研究对象不同,而不是对后者的批判否定,选项B排除;材料未涉及古代史学家史学研究目标,选项D排除。【点睛】历史研究是社会意识内容之一,由社会存在决定,材料中梁启超的史学研究目标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期的观念。8.“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

10、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一战期间A.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C. 重工业的发展停滞D.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一战时期西欧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结合材料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现象,选项A正确;材料中数据仅仅涉及注册公司数量的上升,不能反映出国民生产总值变化,选项B排除;轻工业的发展不能说明重工业停滞,两者无必然联系,选项C排除;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材料时间欧战前后,结合材料轻

11、工业发展迅速,即可锁定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9.读图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爆发辛亥革命B. 在召开中共一大C. 在发动南昌起义D. 在举行重庆谈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可知B正确;辛亥革命爆发地在武昌,为南昌,选项A错误;南昌在处,选项C排除;重庆谈判地点在重庆,不在处,选项D排除。【点睛】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内容是解答本题的保证。10.今日的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

12、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在分析中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我们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国家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列对这段论述的正确理解是计划经济体制会始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完整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基石工业体系的建成完全依靠国内资金和技术积累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可知完整工业体系是经济腾飞的

13、基石,故正确;据材料“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可知“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故正确,选项D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对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错误,选项A、C错误;不符合史实,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选项B错误。11.为了节约工资成本,美国农场主雇佣墨西哥人采棉花,运到中国的棉纺厂变成棉布,棉布与在中国生产的沙发底座一起销往美国,美国家具商加工成高档美式家具,高价卖给中国的消费者。这样,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果被美国的大资产阶级侵占,广大的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实际上收获很少,有的甚至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民众感到财

14、富日益缩水、民生日益艰难。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完整准确的是A. 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B. 经济全球化损害了发达国家的整体利益C. 发达国家普通民众是全球化的受害者D. 全球化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内部分配不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但所得成果被大资产阶级侵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民众感到财富日益缩水、民生日益艰难”,因此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

15、发达国家整体获益,普通民众并不是受害者,选项C排除。【点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主导者,因此也是最主要的获益者,但全球化利益在发达国家国内分配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呈加大趋势。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6分。12.不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经济变革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会引起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农村经济形态发展的新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