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943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凤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凤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凤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凤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凤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A. “以牛田”B. “刀耕火种”C. 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就是“刀耕火种”耕作方式,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牛”,

2、排除A;题干信息提及的不是灌溉,排除C;题干信息无从体现“精耕细作”,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的理解和掌握。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郑

3、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B. 制瓷C. 耕种D. 冶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所以选D。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 丝棉麻B. 麻棉丝C. 麻丝棉D. 丝麻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麻是半坡人衣着织物的原料;而汉代,随着纺织业提花机的使用,其丝织品种类繁多且成为

4、衣着织物的原料,汉代的“丝绸之路”即是最好的证明;棉纺织业则兴起于南宋时期,到元朝则已成为南方主要的手工行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的种植。说明棉布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衣料。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BD。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国纺织原料出现的先后顺序的掌握,进而掌握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演变的历程等。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A【解析】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法律对商业管理具有严格规定

5、,必须明码标价商品价格,A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CD三项所示朝代均在秦朝之后,不符合题干“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要求,排除。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发展农业发展商业限制手工业限制城市贸易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题干中“本”和“末”的含义,即农业和工商业,结合“重农抑商”政策,重农就是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正确,故选D;“弃末”“弱末”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明显错误,排除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联系所学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分析解答。7.鸦片战争后

6、,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而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廉价的工业品尤其是洋纱、洋布的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AC是原因;D是其产生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的识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常考内容。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A. 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7、B. 发起了洋务运动C. 创办了发昌机器厂D. 曾经是清末状元【答案】D【解析】【详解】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曾经是清末状元,故D正确;陈启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排除AC;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张謇是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点睛】结合所学民族资本家张謇的主要事迹分析解答。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一战

8、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逐渐萧条,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扶持不力”;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排除;D项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点睛:关键时间点“民国初期”。10.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全国民族工业工厂总数50%以上的上海,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被摧毁的工厂约2000余家,损失价值在8亿元以上。鸦片战争期

9、间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A;甲午战争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排除B;C不符合所学,排除。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略11. 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西方人得出的结论就是A. 要阻碍中国纺织业发展B. 机器不宜进中国C. 要尽量收购中国的棉花D. 要阻断对中国的面纱供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可以看出,这是英国与中国在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中国商品竞争力提高的根源是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力,B项符合题意。ACD

10、项都与中英间的矛盾有关,但不是根源,排除。12.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A.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因此B排除;A和D项,题干没有涉及到,可以排除;实际上根据题干关键词“先进”、“落后”,我们也可以得出答

11、案为C。13.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其中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毁弃、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均是对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所以答案是A。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14.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

12、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D【解析】【详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并确立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联系所学中共十

13、四大的内容分析解答。15.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A. 安徽、江苏B. 江苏、四川C. 安徽、河南D. 安徽、四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以建设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取得巨大成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和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故本题答案为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6.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

14、.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延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B。ACD不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均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17.“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文化受到冲击。下列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的是中山装旗袍四合院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和旗袍

15、是在中国服装和西方服装基础上设计的,符合“中西结合”,故选A;四合院是中国北方的建筑特色,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排除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联系所学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史实分析解答。18.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渠道和互动媒体,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B. 信息量过于丰富C. 速度度快,应接不暇D. 存在虚假信息【答案】A【解析】【详解】互联网因为它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在信息交流时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故A正确;信息量丰富是互联网的优势而并非存在的问题,故B错误;速度快是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并非是互联网的主要问题,故C错误;互联网中确实存在虚假信息,但只要规范管理,这个问题会受到制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