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山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3640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中山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桂林中山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桂林中山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中山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中山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年级 历史(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卷(单项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C. 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下面是某中学研究

2、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两张图片,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 () 图一 图二A. 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B. 提高了集体耕作效率C. 形成了封建自然经济 D. 耦犁得到推广普及3.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丝绸、陶瓷等产品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我国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中国民间手工业分为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C. 中国手工业在冶金、制瓷、棉纺织业这三个领域长期领先世界D. 明清以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在技术上占有优势4. 北宋时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

3、杭州等地。宋代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A. 商业市镇经济繁荣B. 经济重心完成转移C. 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D.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5. 下列材料描绘的现象出现于宋代的是( )A.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D.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6.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但是到了明朝,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4、.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7. 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个州县的寓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当时,这一社会现象()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 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C. 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D. 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8.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5、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 政府确立重商政策D.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9. 清朝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其所反映的经济政策是()A. 专卖制度B. 鼓励垦荒C. 重农抑商D. 闭关锁国10. 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深远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11.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

6、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根本原因在于()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C. 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12.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变化的出现是因为()A.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A. 洋务运动的诱导 B. 政

7、府放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14.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C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5.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

8、来“春天”,但一战结東后,中国民族工业就迅速萧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A. 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B. 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C. 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封建君主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障碍16. 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已颇具规模,有织布机500台,纱锭2.5万枚,工人4000人。营业兴旺,纺纱利润尤为丰厚。经李鸿章奏准织布局享有特别专利权,规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据此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A. 得到西方势力支持B. 成为民营纺织业代表C. 阻碍了现代化进程D. 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17.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

9、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18.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类别时段综合理工农药师范其它调整前51783051调整后211083749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A. 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院校 B. 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C. 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D. 建成学科

10、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19. 阅读1957年至1960年经济生产总产值图表(单位亿元) 时间经济总产值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副渔195712417043173875371958164910835805035661959198014838675474971960209416371090616457对图表信息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 全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C. 工业经济发展比农业经济重要 D. 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0.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

11、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A. 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B. “大跃进”成就显著C.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D.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21.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从这些科学“奇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后人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 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D. 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22.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

12、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商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D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24.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13、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A. 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 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C.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 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25. 中共十四大被外电评论为“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 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B. 做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决策C. 决定以上海浦东为新的对外开放区 D. 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26. 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十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

14、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B. 人民民主制度确立发展C. 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D. 新式教育推动思想解放27. 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 近代上海民众时间意识增强B. 上海与内地生活观念差异大C. 近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不平衡D. 新式通信工具已普及到内地28. 竹枝词“乘客不分男女坐,可怜坐下挤非常”,反映了近代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C. 改变了原来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