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1782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泰安宁阳四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A.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度,说明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度,排除B。题干强调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没有涉及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排除C。题干强调

2、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没有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在中国古代孝道是很受推荐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 科举制B. 察举制C. 刺史制度D. 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举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标准之一;从材料中“郭巨被荐举为孝廉”可以得出是汉代的察举制,故B项正确;A项是依考试城市为标准的,排除;C项具有监察功能的官员,排除;D项依据门第高低为标准,排除。点睛:材料“郭巨被荐举为孝廉”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3

3、.我国封建科举制中逐渐形成“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采取三甲录取方式,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B. 君主专制C. 科举完备D. 重视选官【答案】B【解析】科举考试是为政府选官的制度,他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央集权不是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A不正确;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为了巩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的权力,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来选官,打击世家大族势力,加强君主专制,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三级考试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度逐步完善,但不是本质反应,C不正确;科举制度说

4、明封建君主和政权重视官员的选拔,但这不能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本质属性,D不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科举制的内容和它的本质,要求学生从材料中三级考试内容和考起的身份判断出科举制的本质属性。回答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政治常识,那就是,任何国家的本质属性,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决定,封建社会的本质属性就是地主阶级的统治,国家性质又决定政体的内容,封建政体是君主专制制度,政体决定了选官制度,所以封建科举考试本质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也是由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所决定。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

5、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B. 体现皇权独尊C. 保证皇位世袭D. 震慑割据篡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所以本题选A。B、C、D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皇帝制5.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332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3900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 封建国家的倡导B. 分封制的实行C. 君主专制的需要D. 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

6、中的“陈氏家族”、“聚族而居”、“天下第一家” 等信息,说明这和宗法制有关,故D现正确;封建国家的倡导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B项错误;这种现象和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6.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C.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答案】C【解析】材料“封建政治”是分封制,采用的是地方自治的方式管理地方,而郡县制是以中央集权的方式管理地方,因此两者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在地方管理方式的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

7、的是地方管理体制的不同,而没有体现出经济政策、选拔官吏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故ABD项排除。点睛:关键要知道文中的“封建政治”其实是指西周时期“封邦建国”的分封制。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表现为A.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B. 地方实行郡县制C.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选拔及考核官吏的制度D. 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答案】D【解析】权力高度集中是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即皇权是至上的并且皇位还是世袭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属于权力集中,但并非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所以选项

8、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选拔及考核官吏的制度和权力高度集中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a.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b.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c.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8.明太祖曾对百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到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 设“中书门下”B. 设立内阁C. 设殿阁大学士D. 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体现出明太祖勤于朝政,十分劳累

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得皇帝每天的任务量加重。为此,明成祖时他设立了内阁来帮助他处理政务,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中书门下”是宋代的官员,明朝已经不存在了;C选项是明太祖时期设立的官职;D选项是清朝雍正帝在位时设立的。点睛: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限定的时间。材料中给出的是明成祖时期,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一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A选项是宋代的官职;C选项是明太祖时期设立的;D选项是清朝设立的,由此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9.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科举制A. 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B.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

10、素质C. 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也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故A项正确;BCD项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 宗教色彩B. 宗族色彩C. 神权色彩D. 皇权色彩【答案】B【解析】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故B项正确;A C D三项说法均是商朝政治的特点,与材料主旨不符。11.“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极大增加了社会阶

11、层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这种比喻形象的选官制度指的是A. 以禅让的方式实现权力的交接B. 军功的获得成为授爵的依据C. 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 以严格的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答案】D【解析】 材料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选D;A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B是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 B;C是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排除。12.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A. 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 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C. 维护了社会

12、的安定和团结D. 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寻根问祖”的现象是宗法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故C项错误;“寻根问祖”不是封建迷信,故D项错误。13.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 禅让制B. 礼乐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故C正确。西周时期没有禅让制,故A排

13、除。材料没有反映礼乐制相关信息,故B排除。郡县制,属于秦朝,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14.清代军机处机构精干,有官而无吏,因此打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军机大臣独掌决策B. 军机处等级森严C. 军机处人员素质低D. 军机处保密性强【答案】D【解析】根据“有官而无吏”,不能直接得出独掌政务决策权,

14、事实上,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故排除A。“官而无吏”说明事务都要军机处内的官吏来处理,这有利于防治人多泄密,同时后勤工作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也有防泄密的考虑,故选D。能够理政的都是官员,材料不能得出他们素质低,故排除C。材料并未体现等级森严,故排除B。15.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5、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宦官、外戚专权16.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隋唐的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是三省六部制,其机构职能明确,但决策、审议、执行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牵制。B不符合隋唐史实,C表述错误,D是清代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