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第一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1091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太和第一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太和第一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太和第一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太和第一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太和第一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范围:必修3、选修1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B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2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

2、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3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成书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D主张法治,反对礼教4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材料主要说明A悲剧把现实主义文学

3、推向顶峰 B古希腊人主张“因行称义”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戏剧成为宣扬人文主义的方式5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历史现象的是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垄断组织出现6“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

4、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7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A传统文化良莠并存 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维新变法阻力较大 D民主革命即将到来8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人物言论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

5、强,小变仍亡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9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10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

6、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三大政策”的推动 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1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12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

7、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13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产”。据此可知,梭伦A批判专制制度 B维护公共利益C抨击社会不公 D主张权利平等14“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而是私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指积极参加集体事务的人。因此,在他看来妇女、奴

8、隶和外邦侨民不属于这类人。”这反映了在雅典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B不存在任何不公正的民主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 D体力劳动者不能享受民主权利15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执政期间,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形成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强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16战国时诸国的变法使基于血缘关系的贵族世袭制逐渐被基于君主意志的军功官僚制替代,权力的天平偏向了君主一方。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礼乐秩序逐渐崩溃

9、 B士族阶层迅速崛起C官僚政治最终确立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7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18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

10、乐坏 D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19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C重视赏罚并重 D关注法律实施20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研

11、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21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恢复和发展 B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C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2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

12、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23两浙路发生灾荒,当时杭州知州范仲淹,兼负责浙西一带的赈灾。他除了给饥民“发粟”,号召杭州“诸佛寺主首”雇佣许多.工人,大兴土木。杭州地方官府也大举兴建“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这些举措A反映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B形成较为系统的赈灾制度C不恤百姓而且伤耗了民力 D充分地运用市场机制赈灾24有学者指出:900多年之前,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梁启超更是指出,在这个“金融管制的办法”中,其中的一些办法“如同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这里所说如同银行的

13、办法有A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B均输法市易法C青苗法市易法 D免役法均输法25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 )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 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 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26题23分,27题15分,28题12分 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皖南徽州地处偏僻,民风淳朴而廉劲,学风坚实而条理。梁启超曰:“皖南,故朱子产地也,自昔多学者。清初有歙县黄扶孟治文字学,专从发音上研究训诂;康熙中叶,宣城梅勿庵崛起,为历算学第一大师;雍正间,集其成者为江慎修,蜕变而光大之者则戴东原。”乾隆立朝之初,强调“学问必有根柢,方为实学。治一经必深一经之蕴,以此发为文辞,自然醇正典雅。”随着四库馆的开设及四库全书的辑成,汉学考据之风渐甄极盛。而此时江南地区的乡野学术,也正上行下效,尊经复古,崇尚经术。可以说,“皖派”学术既是儒学本身内在发展的结果,更多的还是与朝廷的意识初步契合的结果。摘编自徐道彬“皖派”:乾嘉汉学的主力材料二: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其法律思想不但促进了科学发展,而且对神学和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