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高三历史调研测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0997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高三历史调研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高三历史调研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高三历史调研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高三历史调研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高三历史调研测试.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5月)历史一、单选题:共20题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文字“诸侯”、“长伯”、“仲”、“叔”、“季”、“卿大夫”、“士”、“庶子”、“世官”可知涉及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等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更谈不上形成大一统的格局,D项不是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符合题意,正确;A、B、C都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B.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C.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D.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材料文字“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的意思是:官吏不廉洁公平,政治就会衰败。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说:“贪取之风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他特别指

3、出,中国古代俸给微薄,特别是从明代开始,俸给更差,当官僚精英,其俸不足以养廉,自然就会以其权力来换取金钱,同样揭示的是官吏贪污腐败问题,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君主专制无关,A项排除;材料只是揭示了吏治问题,但其根源未能揭示,也没有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C、D两项均排除。3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该碑刻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

4、商业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地域性的商帮群体出现。材料中的扬州会所刻有“山陕会馆”字样,是山西、陕西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A、C、D三项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山西、陕西会馆是商人休息、交易的场所,且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会馆的其他功能,“完善”与否不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4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

5、学精神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材料信息与商品经济、活字印刷无关,A、B两项均排除;材料表明建阳刊刻内容以教人向善为目的,以神仙佛道修行故事为主题,是儒教的补充,C项正确;公案小说、法律文书虽属于建阳刊刻的内容,但材料主旨不在于普及法律知识,D项排除。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根据材料文字“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夸张一条水平线”,结合

6、图片可判断该书体是隶书,D项正确;A项是篆书,B项是草书,C项是行书,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6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文字“肤浅的现代化尝试”、“活动的范围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的尝试”可知“中国近代的某

7、一历史事件”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其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A项排除;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完全排斥西方文化的表述不符合洋务运动,C项排除;洋务运动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未涉及政治制度方面,D项排除。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文字“1855年3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可知“革命军”指的是太平军,“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中的“沉重的打击”指的是1856年的天京变乱。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北伐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毛泽东到达井冈山,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天京政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8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自述: “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9、不包括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西政与古事本质上一致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A.B.C.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此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材料文字“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体现的是梁启超对当时“西学中源”说的批判。“西学中源”说成功的解决了如何处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一难题,又满足国人的心理需求,故而“西学中源”说成了晚清知识分子的共识,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有利于消除中西文化之间的对立和隔阂,减轻引进西学的阻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政”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中国古事”指的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可做类比,符合史

10、实,但不符合题意,所有含的选项都排除,即A、C、D三项均排除,B项正确。9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根据材料文字“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内容。根据材料文字“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

11、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可知这是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国民党“一大”改组会议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C、D两项表述都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项中的辛亥革命在新三民主义提出之前,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10如图是1954年5月1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A.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B.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C.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

12、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D.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题干中的时间是“1954年”,此时中苏处于结盟友好状态,不存在控制局面,A项排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与题意时间不符,C项排除;周恩来参与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与题意时间不符,D项排除;材料所示的主题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象征战争的龙被竹栅格开,1953年中美就朝鲜战争达成了停战协议,可见此时的中国决心将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B项正确。11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因素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深

13、化经济体制改革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原因。图示中显示的是1992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在1953-1956年,与1992年后的经济增长关系不大,A、B、C三项中都含有,均排除;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5年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集团组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12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

14、是A.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B.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C.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D.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罗马法的精神影响后世,不是其具体的规范,A项排除;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古罗马法是古代的法律体系,不能说确立近代社会行为规范,只能是对近代行为规范意识有影响,C项排除;题意中强调罗马法从来没有消失,总是能重新出现,可见其精神的永恒性,能为近代法律提供精神范例,D项正确。13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

15、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评价的认识。科学历史观是科学说明历史事件的本质,但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历史事件有自己的主观目的,不能说是全部科学,A项排除;上述不同评价不缺乏相关史料实证,B项排除;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是站在民族受侵略奴役的角度来评价的,不是其视野的开阔与否决定的,C项排除;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解释,D项正确。14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违宪”裁决直接表明美国总统A.受到美国选民的制约B.受到立法机关的制约C.受到司法机关的制约D.受到各州政府的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联邦制的下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材料未提及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