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政治文明史九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7213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政治文明史九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政治文明史九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政治文明史九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政治文明史九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政治文明史九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政治文明史九专题九 重大改革与变法复习提示: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1、重大改革运动的背景、内容、成败原因、历史经验。2、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的不同。3、重要历史人物评价知识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

2、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加强军事力量就成为改革的显著特点。()王莽改制:公元8年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改制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时弊: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亲

3、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改革措施仅一年左右即被废止。()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牧人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越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金世宗改革: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规律认识】()改革类型春秋时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有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

4、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从整体上看,多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暂时挽救了统治危机,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些改革不是从根本上触动生产关系,又多招致大地主的反对,多是以失败而终。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国的相对贤明君主对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厘正: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实则起了开国作用)等对统治政策的调整。()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的重要改革和变法的本质和规律改革的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少

5、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改革的主要内容: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整顿政治,惩处贪官污吏(如后周世宗改革)。改革军制,严肃军纪。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改革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结果和作用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等,这些改革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加速了

6、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但试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尽管一度取得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著名君主的政绩1、秦始皇: 灭六国,成统一,建秦朝;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焚书坑儒,实行暴政。2)汉高祖(刘邦):起兵灭秦,建立西汉; 与民休息,经济发展,和亲匈奴,友好边关,改善民族关系; 分封诸王,影响集权。3)汉武帝(刘彻):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颁布推 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出兵匈奴,大胜而还;派张骞出使西域。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设郡县。经济方面: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盐铁官营,实

7、行国家垄断;开凿六输渠、白渠,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对外关系: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晋见汉武帝;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 儒学,提倡大一统。文化方面:制订“大初历”; 创建中央大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出现大思想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等。4)文帝、景帝:减轻田祖; 提倡节俭,减轻刑罚,形成盛世。5)光武帝(刘秀):参加农民起义,建立东汉; 实行宽舒政策,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日本倭奴国王派使来汉

8、,光武赐之金印。)曹操: 善于用人,拥立汉献帝,实行屯田,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后,在北方重视农业。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唐太宗: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功劳最大。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即位后善于总结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勇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和密切同少数民族的关系,设安西都护府,派文成公主人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法,多次接待来华的日本遣唐使,玄奘西游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在位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形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位奖励农业,重用

9、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 创立武举)唐玄宗: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人选,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合格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王景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 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

10、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1)元世祖(忽必列):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 调整统治政策: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依据,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利的大司农司;向全国颁发农桑辑要书,指导农业生产。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今天的新疆、西 藏

11、、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 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1)明太祖(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起义,建立明朝。 北伐灭元,实现统一。 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和厂卫特务;实行八股取士,兴文字狱,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实行屯田,清丈田亩,兴修水利,推广植棉,改革工匠服役制度。14)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营建北京,迁都北平,改元永乐。

12、设置奴儿干都司。 派郑和出使西洋。1)康熙帝: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康熙帝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我国的疆域有功。1683年,康熙帝派军队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打败了侵占我国雅克萨城的沙俄军队。1689年,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康熙帝于1690年和1696年曾亲自带兵大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军队于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挫败了沙俄

13、利用准噶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从此,清朝重新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天山南北。康熙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还规定了以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从康熙帝统治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固定丁数。康熙帝大兴文字狱,严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戴名世著南山集,书里叙述明末清初的抗清事实,触怒了康熙帝。清政府杀掉戴名世,被株连的多达几百人。在清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1)雍正帝:清朝入关后的第

14、三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对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大兴文字狱;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1)乾隆帝: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位时镇压了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接待安置了万里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到乾隆帝统治晚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清朝由极盛而开始转向衰落。【规律认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放入具体历史环境之中,坚持历史的观点;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5、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肯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克服英雄史观;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要具体分析。、国外的重要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内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外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2)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赎买3)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意义: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内因:政治: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慕府统治危机加剧; 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发展; 阶级:广大劳动人民、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外因: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