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6597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 元明清 测试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下面哪一种说法确切 A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明朝 B朱元璋在集庆建立明朝 C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 D朱元璋在建康建立明朝 2朱元璋夸口说“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他这句话主要指 A军队屯田的效果 B军民合一的政治制度 C军队从事商品生产 D军队与老百姓友好合作 3“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明太祖说这话的目的是 A说明明朝初年国家贫困 B鼓励农民大量垦荒 C为了安定社会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应当休养生息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B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 C逃避南方起义

2、的打击 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 5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全国30多个城市成为繁荣的市场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6推行一条鞭法的意义是 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有利于减轻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沿用下来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7创立“八旗制”把女真人严密组织起来的杰出首领是 A完颜阿骨打 B皇太极 C努尔哈赤 D耶律阿保机 8戚继光和郑成功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 A参加抗清斗争 B开发建设台湾 C驱逐外国侵略者,保卫民族主权 D保卫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9明朝科举制

3、度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诗书礼论语易 C诗书礼论语孟子 D诗书礼易春秋 10下列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中,发行货币的有 张楚 大齐 大顺 大西 A B C D 11清初,奖励垦荒,宣布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 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2最早到中国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3土尔肩特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 A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B乾隆帝开明的民族政策 C独特的宗教信仰 D强烈的民族意识 14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直接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

4、失败 B思想领域“文字狱”的压制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15明代各级学校的特点是 A校规严格 B考试规章严格 C加强思想控制 D体现君主专制 16唐朝和元朝时期民族关系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统一与否 B统治集团属不同民族 C民族政策的不同 D经济的发展程度 17元朝政府注重发展交通,国内交通空前发达,主要是因为 A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B有效统治疆域。国土空前扩大 C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统一后民族融合的发展 18下列关于清军人关统一中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满族社会进步 B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 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进步 D

5、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俺答汗主动与明朝和好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边地经济对内地存在依赖关系 B俺答汗企图以明朝对抗瓦刺 C双方有意促进民间往来 D明朝的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20“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能够反映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A松江棉纺织品生产超出自给自足的范围 B松江棉纺织业生产分工明确、普遍 C松江棉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D松江已成棉纺织生产的中心城市 21明朝的北京保卫战和北宋东京保卫战不同之处在于 A主战派大臣领导 B军民共同抵抗 C投降派主张议和 D取得最后胜利 22康熙帝在17世纪最后20年中所面临的问题是 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 驻藏大臣长驻拉萨

6、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 B C D 23“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互万里,分地防御。”明朝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御 A朝鲜 B倭寇 C蒙古 D女真 24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一项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废除原来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官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25下列历史事件能够反映明清时代特征的是 A明末,一四川官员上奏说:蜀者有沃野之称 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B李白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C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并铸造、使用大顺通宝货币 D吴三桂降清,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农民起义军 26中国古代农

7、民起义之所以最终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是因为它们没有打破 旧社会有机体本身 小农家族经济结构 竞争与垄断机制的运行 皇权及其专制国家 A B C D 27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保持出超二百万两白银的优势,其根本原因是A闭关政策 B中国对英国商品需要量小 C中国贫穷 D中国自然经济排斥英国工业品在中国销售 28还珠格格是一部反映乾隆时期社会生活的电视剧,有关剧情的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福大学士位高权重,权力相当于宰相 B来自新疆回部的公主是位回族人 C乾隆帝派遣驻藏大臣与西藏的宗教领袖共管藏族事务 D乾隆帝对戴名世著作南山集极为不满,斩杀了他及同族多人 29“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

8、之粮,民间渐次广种。”请判断以上一段话出自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30黄宗我说:“工因居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工商)皆为本也。”此话所表达的思想不是 A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 B符合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C是对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挑战 D鼓励弃农经商,不利于农业 二、材料解析题(15分) 31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 按顺治末年(160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

9、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在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无效。 台湾外记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耶? 回答 (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2)明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从明朝的实际情况看,这种考虑是否奏效? (3)清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4)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5)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

10、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茸屋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食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服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

11、流离竿子。 摘自董煨救荒活民书 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三、问答题(25分) 331644年决定着中国历史命运的三大政治势力是:继续进行垂死挣扎的明王朝,已经建立了大顺政权的农民军和雄踞东北伺机人关的清政权。这三者之间斗争的状况如何?你认为决定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34概述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呈现出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如何?35以事实简要说明,明朗中后期和清朝前期在经济、政治和维护祖国领土

12、方面各有哪些共同点?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A 5D 6B 7C 8C 9D 10D 11A 12B 13A 14D 15D 16C 17B 18C 19A 20C 21D 22A 23C 24B 25B 26C 27D 28C 29D 30D 二、材料解析题 31(1)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 (2)为了防止居民与外国人联系,形成海盗并没有奏效。因为明朝中期,仍有一些奸商与倭寇勾结,骚扰东南沿海。 (3)为了防止居民与郑成功的抗清势力相联系因为清政府颁发这一命令的时间正是郑成功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的时期。(4)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货夷衣食所急”。 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 (5)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这些政策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