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4821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物理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不同的物理现象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这是思维中产生类比方法的依据,此方法是用其中一种已知的物理现象的规律去解决另一物理现象中的问题,其本质是使主体思维内部知识结构与客体的原型之间产生“共鸣”。充分运用类比方法能培养学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运用类比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物理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提高物理知识水平,例如在电磁现象中,据电现象里有电荷,且正负电荷可以单独存在进行类比,在磁

2、现象里是否有磁荷?是否能将磁铁南北两极分开而使之成为能独立存在的“磁单极子”,虽然目前还未寻找“磁单极子”,但它能驱使人们去不断努力去探索。从这一思维的角度,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2、运用类比思维探求新知识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知识的获取,往往是通过己知去开拓认识未知,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探索,获取新知识。 在物理量中有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的,例如:密度=mv,速度v=st,电场强度E=Fq,电势u=wq,电容C=Q/U,电阻R=UI,磁感强度B=FIL等,虽然这些物理量有着不同的物理意义

3、,但在描述物理性质(或特性)方面有“共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已有物理量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在物理概念的形成中,要特别重视在讲授新概念时联系旧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来进行沟通,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对“场”,这种物质与客观体”相比,学生对它的认识普遍感到困难,而对不同的“场”的认识又有着差异,电场与重力场相比较,虽然是不同的物理现象,但在物理规律中却有较多的相似:反映力的性质的规律平方反比律相似,即;电场强度E=FQ与重力场强弱g=G/m;都是保守力场,其做功皆与路径无关;带电粒子垂直电场方向进入电场的运动,与重力场中质点平抛运动情况相似,这些都利于用类比思维方

4、法去认识。对于物理过程的深入理解,这是形成物理情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同样可用类比思维方法采突破这一难点,例如电磁振荡过程把它同前面学过的简谐振动过程类比,如图:开始给电容充电,相当于使单摆的摆锤偏离平衡位置,给摆锤一个重力势能,电路中电场和磁场的相互转化,相当于单摆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3、运用类比思维构建知识网络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逐步增多,有必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化,从整体上形成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对知识的横向拓展,纵向深化,从而寓创造性思维于其中,例如:对动量和机械能这两章的学习之后可以将动量和能量两方面进行比较:动 量能 量冲量:I=Ft,力在时间上的积累、矢量

5、描述过程是动量改变的量度功:W=F cos,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标量描述过程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动量:P=mv,矢量描述状态动能:,标量描述状态动量定理:Ft=P 动能定理:W=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4、运用类比优化解题思路 在进行习题教学中,在已经学过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运动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若问题中物体的初始条件和受力情况与以上运动相似,则我们可以类比思维方法用类竖直上抛运动,类平抛运动来处理 , 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等于 J,恒力乙做的功等于 J。 分析:在分析恒力乙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过程时并不采用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时,再回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分析方法,而是把此过程物体的运动类比成竖直上抛运动,作为一个统一的匀变速运动处理,这样可使运动过程明了,处理问题简化。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方面可用类比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它符合学生学习发展中的内在心理过程,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