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8658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一、本大题共

2、34题,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王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文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商代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民本色彩较为浓厚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 严格的等级制度(如礼乐制度) B. 天子生活奢侈C. 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3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

3、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右图,该诸侯国位于A. B. C. D.4.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汉书中又记载武帝以后立传者大增,有188人,其中士人有150人,约占8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5.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4、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隋唐时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也有类似的职能。这两大制度都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A. 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 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豪族

5、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8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 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代9如图所示两幅犁的构造图片中,后一幅图片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改进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0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A君主专制体制定型 B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 C

6、国家重视边疆开发 D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11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12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13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

7、兴运动,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A道理 B天理 C童心 D良知14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 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C开展实地调查统计 D重视农业实验方法15林则徐指出,“烟不禁绝”,中国将“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这旨在A说明鸦片输入的危害 B抨击政府的军备废弛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16中国近代史既

8、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C.中法战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17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以下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191900年6月,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

9、广总督张之洞却与列强达成协议: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历史上称为A“自强求富”B“百日维新”C“和平外交”D“东南互保”20十九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强租九龙,扩大在香港地区的侵略权益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法国B沙俄C德国D英国211912年初,南京传唱着这样一首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根据当时的情景,歌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清政府实行“新政” B武昌起义爆发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

10、“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上书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 B.成立兴中会,走上反清革命道路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开展革命运动,领导武昌起义23“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24以下是某班同学在学习“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时所做的学习卡片。请你帮助该同学把卡片中标注序号的空项准确补充完整北洋军阀革命党人刺杀宋教仁1913年,1915年,护国运动拒绝恢复1917年,护法运动A武昌起义清

11、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二次革命清帝退位中华民国约法C武昌起义复辟帝制中华民国约法 D二次革命复辟帝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5杨德才在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1920年同1913年比较,我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26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国共产党一大 C南京临时

12、政府成立大会 D中国国民党一大2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作为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百日维新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28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的方法来“重现”历史场景。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场景是A福州船政局开工B街上路人穿西服,互行脱帽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9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 C国民革命 D新文化运动30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道:“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

13、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C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31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下列可作为其主要理由的是A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B会议开始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2.“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华北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3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34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道:“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