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岳麓.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6087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岳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岳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岳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岳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岳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沂一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第卷(选择题 共100分)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2. 第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9.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说:“它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马克思也称它“使人不成其为人”。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世袭分封

2、B军功授爵 C.封建礼教 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鲁迅此篇文章主要反对的是封建礼教。封建儒家伦理道德严重束缚了人的个性自由,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10.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外国列强对话的侵略。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3、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三次战争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ABC不正确。这三次战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故D正确。11.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 运动【答案】A【解析】考点:义和团运动。四个选项都体现了民族精神。B选项、C选项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五四运动虽反映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但是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逝世,不可能评论发生在1

4、919年的五四运动,因此是错选,A选项中的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运动,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体现了民族精神,故选A。12.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A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答案】B【解析】考点:国共和谈。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在此发动战争,国共两党就如何建国问题进行

5、了重庆谈判。经过40多天的会谈,签订了双十协定。13.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 美、日、欧、俄、中、印)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实力的衰弱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答案】C【解析】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发达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发展的不稳定性。14.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

6、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 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B【解析】考点: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19世纪中期自有资本主义代替了原来的重商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和二战后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15.2010年6月被誉为“武大三大名嘴”之一的武汉大学哲学院赵林教授前来中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C.

7、 “信徒皆为祭司” 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答案】C【解析】考点:宗教改革。A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B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观点;D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C为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主张信仰得救,信徒皆祭司,没必要依靠教皇。16.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引进西方价值观 B. 恢复传统价值观 C. 实行专制政体 D. 实行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考点:维新变法。根据材料“教化衰息、

8、纲常扫荡、家俗变易”可知康有为认为“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是封建道德被破坏,所以他提出的方案应该是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而不是引进西方价值观,因此 B 项正确,A项错误;C 项不是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中的“大祸临头”可知康有为反对推翻君主制度,可排除 D项。故选为 B 项。28.(22分)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O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学习历史我们就要以史为鉴,切身感悟历史给我

9、们的启迪,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两位君主生活的东西方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6分)(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8分)(3)这个年代以后中西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试说明这种不同。(8分)【答案】(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6分) (2)中国政治“专制化”: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民主化”:英国1689年

10、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8分)(3)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8分)【解析】考点: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1)明代末期中国和同时期的世界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相似之处主要是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环境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但是西方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明代崇祯帝死后,中国在专制的老路上变本加厉,英国却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二者的发展轨迹明显不同。(3)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进步思潮,主张发展民主和工商业,但是这

11、种思潮在本质上讲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并未推动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西方的启蒙运动则是为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2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

12、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材料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曾国藩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请回答(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9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

13、的创新体现在哪里?(4分)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6分)(3)材料三体现了洋务派怎样的课程设置?(4分)此种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答案】(1)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兴办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国家教育体系(3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3分)(2)创新: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招生没有教派之分;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4分)创新原因: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

14、世界市场,通过发扬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6分)(3)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4分)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解析】考点:古今中外教育思想与实践。第(1)小题主要措施应依据材料一概括,从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的教育系统两个方面分析。目的可以从教化民众达到巩固统治的角度分析。第(2)小题关于伦敦大学的创新可以结合材料“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进行概括。创新的原因可结合教材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作答。第(3)小题主要考的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这种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得到明显的体现。参

15、考答案(历史部分)913 CDABC 1416 B C B28.(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6分) (2)中国政治“专制化”: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8分)(3)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8分)29.(1)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兴办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国家教育体系(3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