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640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教学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教学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十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这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是把他的思维重新导入既定的教学思路以完成“预设目标”吗?显然,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我们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些虽然幼稚但具有创造倾向或智力价值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我们既定的教学思路,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种展开的契机,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何谓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体现了历史教学人本精

2、神的回归,是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创新的体现。一、 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体现了历史教学人本精神的回归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情感态度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必然存在着差异。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差异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就必须研究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动态

3、性地处理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以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以美国内战一节为例:在讲述美国内战这节时,为评价林肯,我给出了马克思的一段话: 马克思说:“他不屈不挠的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来不轻举妄动;他移步向前,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着优良品质的伟大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肯在内战中的态度摇摆不定、软弱、妥协,他歧视黑人,只解放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内战后,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所

4、以,对林肯的评价不应过高。”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教学计划中,我没有在林肯的评价问题上安排过多的时间。我把林肯在战争前及战争中的几次演讲的资料展示给同学,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双方观点大致归纳如下:反方正方我们不反对林肯的功劳,但他只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林肯尽管废除了奴隶制,但美国的种族歧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除。其次,林肯并没有全部废除每一个州的奴隶制,只废除了叛乱诸州的奴隶制,战后,许多废除了奴隶制的地方还恢复了奴隶制呢?所以,对林肯的评价不能太高。 我们不这样认为,表面看来林肯的似乎态度摇摆不定,而事实上,这是他为维护联邦统一的一种策略,这在他的几次演讲中都得到了体现,这不是他的软

5、弱、妥协,相反这恰恰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因为他把联邦的统一看得高于一切。其次,他是始终一个废奴主义者,但他不卤莽的废除奴隶制,而主张逐步的取消。他已经做了他在当时能做的一切,“美国的种族歧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除”的责任当然不能归罪于林肯。他在当时的条件下,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当然应该值得尊重。所以,马克思的话丝毫不过。 经过讨论,原先持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学表示更正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观点。这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在问题提出来之后让同学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认清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认真的倾听,始终把握着讨论的大方向,适时

6、地加以肯定、引导,使讨论圆满完成。这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二、 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是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导倾向。教育的本质不是传递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学生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观念出发,倾听他们,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好、更新、更精的观念。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是呆板的、僵化的,而应该是活泼的、动态的。就需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发展他们思维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轻松民主的课堂

7、气氛中自由激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教师则是知识的引路人,带领他们在知识海洋自由徜徉。长期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例如:我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一节时,要求学生论证:美国独立战争就性质而言,它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当同学们在我的引导进行思考并进行论证时,有位同学出乎意料地提出:“这场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但我认为它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原定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如果强行的继续教学计划显然不明智,也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及时调整思路,组织同学通过讨论来认清战争的性质。这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很快,支持

8、与反对的分成两个阵营,在我的引导下,部分同学从不同角度来否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资产阶级性质。主要观点有:一、这场战争的对象不是封建制度,而是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而专制主义的法国支持北美。其二、战争的领导主要是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其三、这场战争没有改变南部的奴隶制,相反,确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多数同学则坚持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他们从独立战争的起因、对象、任务、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在讨论中,我发现,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性质成为同学们争论的焦点,不解决此问题,将影响到讨论的深入,因此,我及时的加以引导,使同学们认识到这种经济不但不是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场战

9、争的性质也就搞清楚了。在本案例中,通过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深化;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地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在历史的天空自由翱翔。三、 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是教师进行创新的体现教师的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创造性。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的:“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我深信不疑,没有比教师更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维的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点,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范式、程式和方法可以套用。”由于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条件,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的应变能力,不管他如何努力地

10、去研究教学理论,都不会成为好老师。因此,教师面对不同性格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要沉着冷静,巧妙的处理突发问题。要有一双“慧眼”,循循善诱,把学生带进历史知识的殿堂。例如:在讲授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后,有位学生要求发言,“明治维新保留一定的封建残余势力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把出生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西南诸大名和中下层武士的利益全部改掉了,失去这些力量支持的倒幕派及日后的明治维新是不会成功的。”(学生一片嘘声,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在少数)这大出我的意料,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稍作镇定后,“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我们不妨先请同学们一起探讨。”(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讨论后双方观点大致如下:赞成方观点

11、反对方观点 明治维新保留一定的封建残余是无可奈何的事。虽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但主力则是西南诸大名和广大武士,尽管他们已资产阶级化了,但封建的烙印难以去除。他们的利益不但不能去除,还要适度地保护。这样,改革的阻力才会减小。 资产阶级要取得成功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的日本还未独立,本国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比较强,要改变现状,就要扩大自己的实力,西南诸大名和广大武士无疑是首选。英、俄、美都有这种状况。明治维新前,日本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新兴地主、中下层武士都已资产阶级化了,在倒幕运动取得成功后,资产阶级完全有能力成立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府。老师提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

12、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共同性和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不同国家变革的不同特点及原因”。要求学生在课下将讨论继续下去。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思维火花,采用“迂回战术”,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通过集体的讨论,通过彼此间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思维火花”急于肯定和简单否定,而是要将其引申开去,由学生随意的发问引向周密的思考。这也是对教师学识水平和教学功底的考验。四、 结余当然,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并非信马由缰,有些原则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要适应“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体现时代的特征,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性的课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是背离教改理念的。当我们不再把历史课堂当成教师的领地,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不再对学生“法庭式”的审判,而是把课堂变成师生交流的平台,共同去发现未知的领域,一起去经历意外惊喜,一起去呼吸历史的人文气息时,历史课堂将不再枯燥、乏味。参考书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教育展望 余伟民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梨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