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62404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等 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 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古 是指一种古迹 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 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 往往要写景 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 景物景观 咏史诗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 直接写作者的思考 态度 不一定要写景 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

2、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写法上 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 或写景 或对比 或衬托 或抑扬 或讽刺 或含蓄等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 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抒发感慨 4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 诗 与 史 的结合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 咏史 与 言志 的结合 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 古 与 今 的结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别有寄托 怀古诗内容归纳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人事 怀古伤今 景 古迹 理性分析 客观表述看法 内容感情 感情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是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 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拟人

3、借古讽今 虚实相生 对比 直抒胸臆 用典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 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 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 建功立业 得遂心愿 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 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2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

4、得意 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 如李商隐 贾生 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 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 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 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 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 不满 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 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 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 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 抒发盛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 物是人非的

5、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多借古讽今 或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 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 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 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 作者都身置其中 抒发一己之感慨 此一种 作者跳出来 站在历史的高度 独抒机杼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 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 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 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借古讽今 2

6、或是理性分析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 弄清史实 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 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 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 通过昔盛今衰 古今变化 来借古讽今 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 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 同时 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感情成分较浓 在鉴赏怀古

7、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再次 分析技巧 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 后议论抒情 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 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 引发读者的思考 不同的写法 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李白 701 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 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 具有 济苍生 安黎元 的进步理想 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 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

8、象 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 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 他的诗想象新奇 感情强烈 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 形成豪放 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 有 李太白集 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 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 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 被吴王夫差打败 回到国内 卧薪尝胆 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 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作者

9、选取了哪些镜头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 战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 得到赏赐 不穿盔甲穿锦衣 只 尽锦衣 三字 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 不但耀武扬威 而且荒淫逸乐起来 花朵儿样的美人 在宫殿簇拥着他 侍候着他 锦衣战士 如花宫女 渲染出繁盛 美好 热闹 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 只今惟有鹧鸪飞眼前景 鹧鸪飞 点出凄凉之境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 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 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 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为眼前景 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 三字饱含无

10、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 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 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 诵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 起 述历史事件 勾践破吴归 带着胜利的喜悦 承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昔盛 今衰 对比 四 整体思路及分析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 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即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 首句点明题意 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 三

11、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勾践还宫的情况 只 尽锦衣 三字 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 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春殿 应上 如花 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结句一转 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至此全诗的主旨 写人事的变化 盛衰的无常 慨叹而出 比较阅读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览古 比较 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旧苑荒台杨柳新苏台即姑苏台 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 苏台的荒凉 而人事的变

12、化 兴废的无常 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 柳色青青 年年如旧 岁岁常新 以 新 与 旧 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 作鲜明的对照 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 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 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用意遣词 精炼而又自然 菱歌清唱不胜春次句接写当前景色 青青新柳之外 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 无限的春光之中 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杨柳又换新叶 船娘闲唱菱歌 旧苑荒台 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 而昔日的帝王宫殿 美女笙歌 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后两句便点出 只有悬挂在西方大江上的那轮明月 是亘古不变的 只有她 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 看见过象夫差 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 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苏台览古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 主题相同 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但越中一首 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 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 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课后练习 背诵 越中览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