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53051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项令中“强”的读音商榷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巴渔中学 朱卫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第 26 课强项令中“ 强” 字,是 读“强”(qing)还 是读“ 强”(jing)。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读强 (jing)项令。事后与附近兄弟学校教师交流,同样认为读“强 ”(jing)。 笔者经过反复推敲,觉得还是应读强(qing)项令更为准确。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查证,“强” 是一个多音字,一共有三种读音。一、第 562 页中“强” (jing),强硬不屈;固执。二、第 917 页“ 强” (qing),有六种注释;力量大(跟“弱”相对)。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使用强

2、力;强迫。 优越;好(多用于比较)。接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Qing)姓。三、第 919 页“强”(qing),勉 强。在以上的三种读音中,究竟读哪一种音,还得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这样的: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 兴中,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公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3、因赦:“强项 令出!”在这里,为何读“强 ”(qing),结合语言分析,“强(qing)项令出”中 “强”解释为“ 硬” ,“项”乃“ 勃子 ”,意思是说:“硬勃子县令出去!”正是由于勃子太硬,力量大,才致使小黄门持之,强使顿之(即使用强力、强迫)都未能便宣低头,与注音“强 ” (qing)的注解 “使用强力,强迫”是吻合的。如果读为“ 强 (jing)项令出! ”“强”(jing)指强 硬不屈;固执。“ 项”,是“ 勃子 ”,显然是不合理, 讲不通的。光武帝 为何称董宣为硬勃子县令,正是因他不仅不给公主叩头谢罪,更在于侍从们用力压其头,他仍然两手据地,勃子一点也不弯曲,才有“强(qing)项

4、 令” 这一美称。因此,从语言环 境上看,也应读“ 强(qing)项 令” 更加准确。从词性上看,无论是读“强(qing)项令” 还是读“强(jing)项令 ”,“强”都是形容词,“ 强(qing)”修饰名词“ 项”,意为“ 硬勃子 ”易理解,更符合句情。 “强(jing)”,指强硬不屈,固执专指某人的性格特点,用以修饰“ 项” 这一名词是矛盾的。通过二者比较,应读“ 强(qing)项令”更贴切。那么为何有的老师觉得读“强(jing )项令” 才对呢?这主要是理解上有误,一是根据“强” 字的注解来看,在三种 读音中,读“强 ”(jing)时,解释为“强硬不屈,固执”;二是从整个故事情节上去推断

5、读音,该文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躲在公主家中。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伺公主带着家奴出门,驻车扣马,“格杀” 公主家奴。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 箠杀”董宣。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光武帝依然强 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死后,光武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二千石官员的礼节安葬了他。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这一件事,突出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也体现董宣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两者结合起来,就会误认为是读“强” ( jing)。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一个字的读音只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不能以整体文本情节来推断。另外,我们从第 917 页“强” (qing)字所组的词强项(qing xing)的注解,能进一步证明其 读音是正确的。强项 解释为 “不肯低头 ,形容刚强正直不屈。” “不肯低头”正好印证了董宣一事,进而突出董宣刚强、正直不屈,更符合语言情景。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读“强(qing )项令” 更加符合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