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52249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气象局2018年10月目 录前言- 1 -一、规划背景- 2 -(一)“十二五”时期总结回顾- 2 -(二)气象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三)“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 5 -二、发展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2 -(一)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2 -(二)提高气象监测预报能力- 14 -(三)提高智慧气象服务能力- 15 -(四)提高人才体系建设能力- 16 -(五)提高气象改革发展能力- 17 -(六)提高气象文化建设能力- 18 -四、重点工程- 19 -(

2、一)区域气象监测站网工程- 19 -(二)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工程- 20 -(三)智慧气象综合服务工程- 21 -(四)人影标准炮站建设工程- 23 -(五)昌平气象科普示范工程- 24 -五、保障措施-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24 -(二)强化资金保障- 25 -(三)加强人才保障- 25 -(四)强化科技支撑- 25 -(五)加强法制建设- 26 -前言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保障的作用日益突出,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北京市“四个中

3、心”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以及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以及突出重点、相互协调、现实可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和实施昌平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升昌平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范围为全区行政区域,规划期为2016-2020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总结回顾“十二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昌平区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城市运行、农业发展及应急保障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4、,为促进昌平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切实提高。建立综合统一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系统。本地化投入使用暴雨灾害实时监测分析系统、暴雨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面向农村的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面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暴雨监测预警信息实时共享平台等。进一步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监测水平、预报精细化水平和预报分析制作能力,使我区综合应用各种气象信息和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更加完善,预报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以来,24小时晴雨预报率突破90%;暴雨、雷电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提前量超过40分钟。气象综合观测能力提升。建设自动气象站

5、39个,气象监测站网分辨率达5公里,实现镇街自动气象站全覆盖。在特色和设施农业基地安装6套气象监测设备和9套实景观测设备,加强对特色和设施农业的研究分析与服务。顺利完成昌平气象局电力改造、业务大厅升级改造等影响气象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积极推进X波段雷达组网项目建设。完成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园霖昌顺百合种植合作社、禾子涧百合种球繁育基地以及小汤山草莓博览园农业生态环境探测系统建设。2.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显著,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加强,为区委、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撑。气象服务更加关注市民健康和使用便捷,推出舒适度等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十二五”期间昌平区民众可获得的气象服务产品渠道达

6、到6条。利用56块电子屏,209个气象“大喇叭”以及短信发布平台、微信等渠道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覆盖全区各个镇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等10余项大型活动提供细致优质的气象服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有力,每年均制作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专报80余期。气象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业服务、设施农业服务、现代农业服务全面铺开。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增雨、防雹作业。3.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保障能力加强自2011年起区政府、区应急委先后印发有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防御、气象应急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等政

7、策文件,指导全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与区广电中心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预警信息传播工作的意见,与区国土资源局、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民政局、区安监局分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具有昌平特色的“互动式”气象信息员工作平台。组建气象信息员队伍,目前已经扩展到560人,覆盖全区各个镇街、村和部分社区、专业合作社。编制发放气象信息员手册,组织气象信息员定期开展集中或分片的气象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加大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审核力度,使雷电防护技术在工程项目上得到根本的保证,确保工程项目安全合格使用。4

8、.气象法治建设效果显著,社会管理力度加大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与规划局等部门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探测环境得到保护;加强对人影炮站安全隐患的检查执法力度。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十二五”期间共受理业务390件,其中防雷装置设计审核195件,防雷装置竣工验收138件,施放气球57件,没有驳回事件,窗口工作人员多年被行政服务大厅评选为服务标兵。加强社会管理力度。加快开展安全社区认证,全区安全社区认证达标单位350余家;与昌平区10个镇街签订防雷安全监管协议;联合区安监局、区城管执法大队进行区域防雷安全集中大检查350次,大大提升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力度。(二)气象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昌平气

9、象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气象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农业气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步入新阶段。但是昌平区气象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气象为农服务、防灾减灾“两个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气象服务能力较弱,需要着力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强专业气象服务的贡献率和公共气象服务的供给力。第二,部门联合防御气象灾害的机制不健全,行业和部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与区相关部门合作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第三,社会公众和各行各界对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的

10、期望越来越高,气象台站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现代气象综合业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气象科技竞争力。第四,高层次人才和一线高级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不能完全满足气象事业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三)“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加快建设“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昌平新城规划的不断推进,为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的目标,未来几年,昌平区在城市安全运行、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对气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国家实施京津冀

11、协同发展战略为气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昌平区气象局作为北京市基层气象部门必须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进一步拓宽发展视野,自觉打破行政辖区思维定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昌平区的气象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未来北京市产业仍以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以及现代化农业为主,昌平气象工作须根据特色农业发展的需求,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增强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随着昌平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气象在城乡运行和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城乡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气象角度优化工程

12、建设方案,减少工程建设和运行风险,研究解决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环境、水资源短缺等问题。2.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新定位为昌平区气象工作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首都深入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这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将会继续推进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城市安全协调运行日趋重要,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推进智能感知精细管理水平等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须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加强面向城市安全运行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项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优化满足城市精细化服务的气象观测结构和布局;建设适应城市

13、智能化管理需求的气象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加快建设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3.昌平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为提升气象公共服务带来新发展昌平区按照首都功能调整、区域协同和产业分工的要求,进一步把功能聚焦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努力构建以“高精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打造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良好、和谐宜居的区域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转型,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生态宜居环境,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昌平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对提升气象公共服务提出新挑战。昌平区气象局需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构

14、建“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覆盖社区、镇村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网络,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象台站的基础设施和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昌平区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4.国家气象事业的发展为昌平气象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的决战阶段,是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气象业务、中国特色的现代气象服务和科学高效的气象管理为一体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时期。国家气象事业的发展,为昌平气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昌平区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实现

15、气象现代化为目标,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要建成一流的气象业务体系,建成完善的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气象人才队伍。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信息化为发展理念与方式,以实现集约化和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行为重点,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建立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保障改革发展的气象法治体系,为昌平区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集约,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气象业务,确保气象业务协调发展。统筹相关气象基础设施、气象工程建设,高效集约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集约性,促进昌平气象业务的综合发展。2.坚持面向需求,服务引领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服务城乡发展等气象服务需求,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质量。3.坚持夯实基础,合作共赢不断提高气象业务水平,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