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851380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 财政的基本特征1) 公共性与阶级性由财政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公共性与阶级性。公共性: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公与私事对应的,财政的公共性不是因为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而是因为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因而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那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2)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公共支出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做出决策并依法强制实施。在民主政治

2、下,财政的强制性体现为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和它的请执行相一致的。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性,但是,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他的纳税额等值的福利,也就是说,对每一个纳税人来说,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这是财政运行的有一个重要特点,即非直接偿还性。3)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收入与支出是财政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的两方,收支是否对称或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纵观古今中外,收支的绝对平衡几乎是不存在的,有时收大于支,有时支大于收。2. 公共物品

3、的特征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步到整个社区里。纯公共物品:1) 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2) 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纯公共物品的表示:X n+j=Xin+j公式说明:(1)任何一个消费者 i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 Xn+j;(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混合物品

4、(准公共物品):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中有些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例如,一座桥梁。其中有些物品只具有不从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特征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3. 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需要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政府执行其经济职能以及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社会的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的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征:(1 ) 总体性: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贾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

5、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 ) 非排他性: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 ) 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会所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 ) 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4.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还有基本概念)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

6、经济运行机制,这是毋庸置疑的。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为政府接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1) 垄断:即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

7、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砍价现象。特别是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发生影响他人福利行为后没有反映在价格到你各种。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是“公共物品” ,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话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4) 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

8、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需政府按合理的社会公平准则通过财政收支实施在分配政策(5) 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机制不可避免的弊端。5. 财政职能(1) 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在实际生活中,各国政府通常是采取某

9、些指标(如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或由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自愿配置效率,我国当前实际上仍然主要是采取 GDP 增长率指标。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c.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预算内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集中的投资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

10、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我国今年来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实施集中收付制度、 “收支两条线”制度以及加强税收征管,都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举措。(2) 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先对称,它是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实际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不用,不可能有一个同意的衡量公平分配的表混,当前各国几乎公认

11、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D.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改过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

12、内。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发展的总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A.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

13、被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B.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C.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D.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4) 维护国家(政治方面)6.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程度是和政府规模向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国家。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

14、个方面:(1) 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小女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3) 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业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而且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

15、则,损害了市场效率。(1) 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 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3)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湿疹,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4)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这种政府干预失效,主要可能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政府职能的“越位” ,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

16、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认为地参与。财政职能的“缺位” ,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7.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就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特征。竞争性是指西欧阿飞这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在经济上不可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没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