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83712 上传时间:2017-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12芦花荡_0(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 芦花荡文 章来源课件 5Y k J.C om 12 芦花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学重点】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学习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前准备】 1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2(3)喝:吆喝( ) 喝( )水 2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

2、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33作者简介 孙犁, 1913 年 4 月 6 日出生,河北人

3、。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 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 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散文集津门小集 ,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 ,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在教学上将重点抓住人物来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引导,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人物塑造与分析的方法,在人物分析的同时,对环境描写,氛围营造等进行一定程度分析。教学时要牢牢的把握老头子这一主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4、: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了保卫祖国,优秀的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4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 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5、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

6、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讲授时可以用最后一课为参考) 。 5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把握: 1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2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3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4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把握的结构: 主

7、人公是一位担负着重要交通任务的老艄公,他活动的背景是芦花荡。根据内容安排,可以把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敌人发了愁” ,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 (18 段) 这是在敌人炮楼监视下的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只有到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环境写到社会背景。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苇塘,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抗日队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出来。然后介绍了主人公负责 “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年近六十岁的老艄公。在简洁地描写他的衣着、外貌时,着重点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 这是他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条件之一;介绍他的任务和工6作范围时,

8、特别强调他“不带一支枪”就能“一切保险”地完成任务。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这是故事的开端 护送。 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到“有热闹哩” ,这是故事的发展 受伤。 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

9、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 ,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 第三层是从“第二天”至结尾,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复仇。这一层讲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让一只只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他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7固的老玉米一样” 。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艄公巧妙的战术、高超的本领和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 三、请自由细读, 准备复述故事。 1口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这是”复述 这是发生在抗日

10、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护送两个小女孩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为受伤的女孩报仇,痛打几十个鬼子的故事。 。 。 。 2分小组总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

11、们,为女孩子报了仇。3根据故事梗概理清写作思路: 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芦花荡和人物老头。 一天夜里老头护送两女孩,一女孩受伤 第二天老头设计斗鬼子,为女孩报仇。 8板书: 芦花荡孙犁 一:环境: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根据地的芦花荡 人物:老头子(年近六十,神出鬼没) 二:介绍故事 开端:(9 19 段) “护送” 发展:(20 54 段) “受伤” 高潮与结局(5563 段):“复仇”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小结上文,转入新课。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一)分析地一段: 1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 2分析下列语句的含

12、义: (1)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 ,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 (2)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作9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 答: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3)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答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13、。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二)分析老头子形象: 1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我们的军队是否被困死了?从里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没有,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了回来。 ”(“飘”字的运用有何巧妙之处,请你简单的加以分析。 (飘这个字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船的轻快,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的封锁小神出鬼没的特点。 ) 2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加以分析: (1)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

14、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 (2)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10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60 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 )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3)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 (4)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

15、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过于自信的性格特点。 (5)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 ,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 ,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

16、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6)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独自的人11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二、分析的主体部分: (一)分析第一部分:“护送” 1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环境描写:小女孩趴在船边戏水,使情节有张有弛,时见波澜)2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大女孩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