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35054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民权的制度保障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事宜。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2、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3、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维护民族

4、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迫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秩序:各“造反派”之间激烈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4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

5、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四、新时期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1法制建设(1)措施法制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平反冤假错案:对包括刘少奇冤假错案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

6、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史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

7、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史料一中选举比例规定的时代背景。史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建设;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史料二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摘编自张荆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史料二从政治制度建设

8、、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三个方面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9、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包含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环境里就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都是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几经修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要求。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既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生

10、产力的发展要求,又因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承接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战争年代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发展完善,一方面在于先进政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其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以家国情怀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11、;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中共十四大至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至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

12、学技术普及法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解析:针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反映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主流观点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反映出我国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而现代学者则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从某一角度分析,认为其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完善,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等社会发展趋势。答案:趋势一: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

13、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等。趋势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出以下趋势,并有简单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等。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

14、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1民主一定要制度化、法律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十年最主要的教训。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但党必须善于领导,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3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进程。4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凌源一模)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

15、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C毛泽东把中国的民主制度比喻成核子和电子的关系,“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与两岸关系无关,排除B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2(2019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