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291786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若恩 中国 GDP 统计水分有多大 1 中国 GDP 统计水分有多大 评两个估计中国 GDP 数据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 任若恩 摘 要 英国 经济学家 杂志3 月份发表文章 统计数字是如何造出来的 其中 引用了美国学者罗斯基 Rawski 教授的观点 对中国 GDP 统计数据高估问题进行分析 造成广泛影响 我们的分析表明 罗斯基教授的研究是采用了不合适的方法 因而他关于中 国 GDP 增长率 置信度 的推算缺乏置信度 在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同一问题的其他一些文 章在方法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率 能源增长 一 导 论 国际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指标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

2、方面是国内 生产总值水平的计算 另一方面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计算 而国内生产总 值水平的计算又包括用本国货币估算的结果和用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估计的结 果 中国国家统计局一直在研究如何将 1993 年版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应用于中 国的实践 这主要是解决第一个问题中的本国货币估算问题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 多年努力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本国货币估计的结果越来越为国际组织所接受 国 家统计局的许宪春和叶燕斐 Xu and Ye 2000 撰写的 OECD 出版物 National Accounts for China Sources and Methods 和许宪春 Xu 2002 即将在国际统计学方

3、面的权威刊物 收入与财富评论 发表的论文 Study on Some Problems in Estimating China 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统计学术界对中国统 计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的认可 中国已经参加了 IMF 的 GDDS General Data Dissemination System 这是中国统计走向国际实践的重要一步 包括经济的 金 融的和社会 人口的数据的质量将会逐步改进 而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本国货币的估计转换为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估计的 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需要继续努力 而目前中国增长率的计算还没有与国际统 计实践完全接轨

4、 中国统计数据中的增长率估计是否存在上偏误差是一个值得继 续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重点在中国 GDP 增长率估计的上偏误差问题 经济研究 2000 年第 10 期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发表了孟连和王小鲁 2000 的文章 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 由于 经济研究 杂志在国 内读者中的声望 发表的重要位置 以及文章中所讨论问题的重要性 都使得这 篇文章特别使人产生兴趣 在 2001 年 China Economic Review 12 月号中 发表 了一组研究中国统计数据有关问题的文章 其中 Rawski 2001 所著的 What s Happening to China s GDP Stat

5、istics 随后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引用 产生了一些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通信地址 北京学院路 37 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3 电话 010 82315433 Email ruoen8324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项目编号 70173029 感谢许宪春 岳希明 伍晓鹰 赵忆宁 于颖 Angus Maddison Stanley Fischer Wing Thye Woo 和 Adam Szirmai 的帮助与评论 感谢 Dwight Perkings Derek Blades 和 Nicholas R Lardy 的评论 感 谢在天则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大学

6、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研讨会上茅于轼 张曙光 盛洪和卢锋的评论与建议 任若恩 中国 GDP 统计水分有多大 2 响 也是在这一期上 孟连和王小鲁根据以前的中文文章 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 数据可信度的估计 孟连和王小鲁 2000 发表了一个内容大致相似的英文文章 A Reevaluation of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Meng and Wang 2001 间接支持了 Rawski的观点 随后 Rawski还发表了内容大致相同的另一篇文章 他给这篇文 章加上了一个比较费解的题目 China s GDP Statistics A Case of Caveat Lector 题目

7、中特别使用了拉丁文 使一般人难以理解 翻译成中文大意是 如果相信 中国的 GDP 统计 风险可要自己承担 由于本文作者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而且比较熟悉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国内 外文献 所以对这些文章发生了特别的兴趣 仔细研究过这些文章后 我认为作 者们在正确的提出问题的同时 在分析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存在一些严重的问 题 特别是估计 可信度 时方法使用不当 使得对 可信度 的估计不可信了 对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率这样的国内外瞩目的重大问题 我们都应该追求在目前知 识条件下的尽可能准确 这也是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本文主要对上述 3 篇文章 做出评论 二 关于中国增长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可

8、能存在上偏误差问题的研究可以追述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期 Perkins 在 1988 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存在上偏 误差的问题 1992 年世界银行的一个内部报告 China Statistical System in Transition No 9557 CHA 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计算有误差 并指出产生上偏误差的原因 为 1 缺少以产品样本为基础的生产指数 2 缺少准确反映价格增加的独立构造 的价格平减指数 3 不冲消卖不出去的库存 但这一报告并没有具体估算上偏 误差的大小 现在看来 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被高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实行的可 比价格法 通俗地说 可比价

9、格是每十年定一个可比价格 目前我们用的是 1990 年的可比价格 所谓增长率计算的本质是把价格的变化核算清楚 如果价格的变 化可以核算清楚 就可以把增长率算清楚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实际变量和名义变 量的问题 有了实际变量才能正确估算 GDP 增长率 我们现在用可比价格法理 论上是对的 任何一年的东西都用同一年的价格估计 然后再计算增长率 应该 得到的是实际增长 问题是从 1990 年到现在 产品已经发生变化 有些当年的 东西已经找不到了 而且由于时间越远 不同年份相互重叠的产品越来越少 可 能找不到当年的价格 实际上用的就是当期的价格 这是我们使用这一方法最主 要的问题 因此 应该考虑一个新的增

10、长率的计算方法 国际上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 算增长率 一种是对当期价格的产出数据用独立计算的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deflate 即算出名义量来 再算出精确的价格指数 相除就是实际量 再计 算增长率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生产指数 把实物量的增长速度算下来 用加权 的方法算出综合的增长率 需要指出的是 生产指数方法对绝大多数服务业的增 长率计算不适用 据了解 中国的工业增长率统计在 2002 年将改变计算方法 任若恩 中国 GDP 统计水分有多大 3 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 而为了估计中国增长率中的误差 也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 来定量地分析增长率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总结在表 1 中 表 1

11、 关于中国增长率统计中可能存在误差的不同研究结果 作者 时期 范围 上偏误差 百分点 Szirmai and Ren 任若恩 1980 1987 工业 1 0 Ren Ruoen 任若恩 1986 1994 GDP 3 8 Harry Wu 伍晓鹰 1978 1994 工业 3 4 Maddison 1978 1994 GDP 2 4 Maddison 1995 1998 GDP 2 1 Harry Wu 伍晓鹰 1978 1997 工业 3 3 Szirmai和任若恩 Szirmai and Ren 1995 用价格指数缩减的方法发现 在 1980 1987 年间 工业总产出统计高估了 1

12、个百分点 任若恩 Ren 1997 同样用价格指数缩减的方法发现 在 1986 1994 年间 GDP 的增长率高估了 3 8 个百分点 伍晓鹰 Wu 1997 用生产指数的方法发现 在 1978 1994 年间 工业增 长高估了 3 4 个百分点 Maddison 1998 用生产指数方法发现 在 1978 1994 年间 GDP 增长率 高估了 2 4 个百分点 Maddison 2001 通过分析将 1995 1998 的官方增长率 8 7 调整到 6 6 认为 GDP 增长率高估了 2 1 个百分点 伍晓鹰 Wu 2002 用生产指数的方法发现 在 1978 1997 年间 工业增 长

13、高估了 3 3 个百分点 上述这些研究使用的都是国际上所接受的方法 而且作者在数据处理与方 法应用上都保持了极为严谨的态度 分析过程十分透明 但作者在研究中仍然强 调了分析中所可能存在的问题 希望使用这里提供的新估计来讨论中国经济运行 的人要特别小心 这才是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三 Rawski方法中的主要问题 先来分析 Rawski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据 在上述文章中 Rawski不同意中 国官方统计的结果 即 1997 到 2000 年间中国实际 GDP 增长为 24 7 他列举 了下列的反对理由 第一 在同样的三年中 能源消费下降了 12 8 虽然由于计算机制造和其 他低单位能源消耗的产业快

14、速发展 但上述数字意味着在过去的三年中 中国的 单位能源消耗降低了 30 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能源效率的快速增长并不是中国 经济的特点 例如 在 1997 到 1998 年 在热电 焦炭 炼油等生产中能量转换 的效率都降低了 而且 总能量转换效率 并不高于 1983 1984 年份的平均水 平 第二 在遭受了列入中国 20 世纪前十大自然灾害的水灾后 是否可能在中 任若恩 中国 GDP 统计水分有多大 4 国的所有省份中 除了一个省份外 农业生产都是增长 即使在 94 个主要产品 中只有 14 个产品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而有 53 个产品产出下降的情况下 中国 工业生产仍然能够增长 10 75

15、虽然钢铁消费和水泥产出增长不超过 5 投资 支出却能增长 13 9 第三 中国称为 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的国内消费数据更加有问 题 全国的零售增长的调查数据 显示了城乡居民人均支出费用的变化 全国零 售增长比人均费用支出增长要快得多 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完全不能用人口 增长的理由来解释 因为人口增长每年大约只是 由此 Rawski 得出结论 中国官方的增长故事明显与事实不符 中国 GDP 的统计数据出现了严重的上偏误差 按照他的估计 1998 年度的 GDP 增长率比 官方统计的 7 8 要低得多 2 2 只是一个上限 实际的结果可能更低 甚至是 2 Rawski方法的主要逻辑基础是假

16、定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增长率应该大致相等 同时假定能源的统计应该是精确的 因此一旦发现能源与 GDP 增长不同步的现 象 就得到结论 经济增长率统计中出了问题 特别是在发现能源增长率低于 GDP 增长率时 就认为肯定是 GDP 的增长存在高估 因此 能否接受 Rawski的方法 关键是要考察上述假定是否正确 我们在 考察这一假定时的方法是分析更多国家更长时期中的能源增长与 GDP 增长之间 的关系 看是否能够支持上述假定 通过考察 1971 1999 年期间 日本 韩国 德国 英国和美国的能源增长数据和 GDP 增长数据 发现在这些国家的不同时 期都出现过能源与 GDP 增长不同步的现象 下面是比较结果 日本的 1978 1980 1981 和 1985 年 能源的增长都至少低于 GDP 增长 4 个百分点 其中 1981 年甚至低 6 个百分点 韩国在 1981 年也出现过能源的增长低于 GDP 增长 7 个多百分点的情况 而一些其他年份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 1977 1979 1981 1990 和 1992 年 能 源的增长都大大高于 GDP 增长 其中 1979 年甚至高 9 个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