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9407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及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及图件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寿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七月目 录前 言. 1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 3(一)行政区划. 3(二)区域概况. 3(三)社会经济条件. 4(四)土地利用现状. 5二、规划实施情况. 9(一)耕地保有量实现情况. 9(二)基本农田保护与划定情况. 9(三)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实施情况. 10(四)生态用地变化情况. 11(五)集约用地情况. 12(六)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12三、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 14(一)指导思想. 14(二)调整原则. 14(三)调整依据.

2、15(四)规划调整期限与范围. 16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8(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18(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三)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20五、建设用地管控与重点项目调整. 23(一)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3(二)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 25六、“三线”划定情况. 28(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28(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情况. 28(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29七、土地整治安排. 30(一)土地整治总体目标. 30(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工程). 30八、乡(镇)土地规划调整控制. 32(一)乡(镇)土地规划调整的重点内容. 32(

3、二)乡(镇)土地利用调整的方向. 32(三)乡(镇)主要指标分解. 33(四)乡(镇)土地规划调整的基本要求. 34九、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5(一)规划调整完善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 35(二)规划调整完善对土地利用布局变化影响分析. 35(三)规划调整完善环境影响分析. 36(四)规划调整完善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36十、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 38(一)促进“多规融合”与规划协同管控工作. 38(二)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38(三)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38(四)同步更新规划数据库. 39(五)提高土地信息服务水平. 39(六)探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创新机制. 39(七)科学制定建设用地计划. 39(八)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0(九)建立健全规划的公众参与和公示制度. 40附表1重点生态保护区名录. 42附表2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表. 43附表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4附表4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 45附表5 耕地面积规划平衡表. 46附表6 “三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46附表7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7附表8 各乡镇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分解表. 57前 言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11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现行规划自实施以来,为寿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和

5、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保障寿县城乡建设发展和各类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促进寿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寿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是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中的现状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状况与规划编制时以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制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寿县客观用地布局实际、城乡建设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寿县原隶属于六安市,现行规划各项指标均由六安市国土资源局在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

6、架下分解下达,因行政区划的调整,寿县已划归淮南市管辖,目前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各项规划指标均由淮南市人民政府分解下达,由于六安市和淮南市在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上的区别,导致用地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对现行规划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完善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更好地保障寿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用地需求,优化寿县各类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

7、函2016125号)和淮南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转发的通知(淮国土资2016399号)等文件要求,在寿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寿县“多规合一”成果、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寿县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等相关规划,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一)行政区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六安市淮南市铜陵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206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皖发201529号),原六安市的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因此,目前寿县隶属于淮南市。

8、根据寿县2014年统计年鉴,全县辖23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个农场、1个管理委员会,县政府驻寿春镇。(二)区域概况1、区位条件寿县图1-1 寿县区位图寿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1627-11704和北纬3154-3240之间,位于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东邻合肥市长丰县、谢家集区,南连合肥市肥西县、六安市金安区,西靠六安市霍邱县,北与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毗邻。2、地形地貌寿县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出岗地、平原、山地(残丘)三种地貌。3、气候水文寿县属季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属北亚热带半湿润

9、季风气候,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季节性明显,夏季降水明显多于冬季。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淠河流经寿县、霍邱两县之间,在正阳并入淮河,东淝河经瓦埠湖至八公山入淮河;还有淠东、瓦西、瓦东等干渠、支渠构成的灌溉网。湖泊水库有瓦埠湖、安丰塘等。4、资源禀赋寿县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县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产品产量居淮南市前列,粮、油、棉等大宗农副产品产量也居淮南市前列。(三)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概况截止2014年末,寿县户籍人口139万人,其中:男性74万人,女性6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89,死亡率5.24,自然增长率6.65,年末常住人口102.1万人

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2、经济发展2014年,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2.18亿元,财政收入9.0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2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429.736.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8872元(折合1444美元),比上年增加56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2086元。3、产业发展寿县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全县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安全化取得新成效,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瓦埠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迎河现代农业示范区获省批复;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寿县工业园产业承接能力不断增强,“三园八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4:29.7:36.3。4、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方面,寿县加快“建设新城、保护古城、提升名城”步伐,古城得到保护,骨干网络趋于完善,八公山风景区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古城区、新城区、八公山风景区、工业园区“一城四区”的格局基本形成;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