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9136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泰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的重要阶段。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国土资源对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国家、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市国土资源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和形势(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效“十二五”时期,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始终以土地基本国策为引领,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基本定位,围绕“保红线、保发展、保权益”三大核心任务,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线,

2、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各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的主责意识不断提升,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面完成,全市耕地总面积476.3万亩,是规划目标473.24万亩的100.6%;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09万亩,是规划目标407.7万亩的100.3%。“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省以上投资项目8818个,新增耕地5.9万亩,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完成了省政府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考核任务;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86.

3、9万亩,实际完成189.4万亩,超额完成2.5万亩,总投资21.1亿元,亩均投资0.11万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市域范围内易地有偿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500亩,以基本满足市区基础骨干设施项目、园区重大项目用地报批中补充耕地指标的缺口。持续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土地利用管理秩序逐步好转,土地执法“三模联创”绩效显现,成功经验被国家推广。2统筹管控保重点,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围绕泰州“三个名城”建设和“三大主题工作”,全市土地供应总量12.1万亩,安排各类新增用地计划10.7万亩,有效满足了各类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其中,工业用地7.2万亩,占59

4、.5%;公益用地3.4万亩,占28.1%;交通等其他用地1.5万亩,占12.4%。严格执行房地产用地政策,统筹安排限价商品住房用地2070亩,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2700亩,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并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计划单列,予以优先安排630亩。出让经营性用地5.2万亩,总成交价982亿元;工业用地7万亩,总成交价126亿元。积极上争规划建设指标6.7万亩,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不足,保障了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3大力推进“双提升”工作,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制定了关于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促进节约集

5、约用地“双提升”的意见土地使用绩效综合评价及结果运用实施方案工业项目用地综合评估办法(试行)等政策,鼓励和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20.2万元/亩,增长8.6%;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191.8万元/公顷,增长76.8%;建设用地地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7万元/公顷,增长24.9%;地均财政收入稳步上升,单位产出增加的耗地水平总体下降。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亿元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538亩下降到496亩,下降7.8%。国家、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靖江市被评为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泰兴市、高港

6、、海陵区被评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靖江市、海陵区、医药高新区被评为“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泰州医药高新区“三维立体利用、二次开发利用、一体共享利用”的“321综合节地模式”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4积极提升服务保障效能,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严格执行省政府规章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和泰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泰政规20143号),上报城镇村分批次和单独选址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项目207个,批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4706.1公顷,安置被征地农民63380人,各项征地补偿安置经费均按规定在征地报批前后及时足额预存或拨付到市区财

7、政专户、社保专户、村组集体、被征地农民。推行全流程优化审批、全区域便民服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节点效能监察的“四全”服务模式,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工作,完成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实现登记、交易、纳税“一体化”服务和“一站式”受理。统一房地产测绘市场管理,严格测绘成果审核,切实保障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利。5矿产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地质环境服务成效明显。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得到分解落实,有效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地质资料集中管理暂行办法(泰政办发2013210号),并于2014年建成全国首家地市级地质资料馆,现有馆藏资料7260卷。积极推动地

8、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编制完成了泰州市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报告,为服务城市空间立体开发和安全建设发挥积极作用。6注重科技管理创新,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立“批、供、用、补、查、登”综合监管平台。全市“慧眼守土”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1080个高清摄像头投入使用,为供地审核、批后监管、基本农田保护和执法监察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国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成了全市统一、多尺度无缝集成的空间地理信息库,为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云平台启动建设,泰州城市地图集出版发行。(二)形势与

9、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的重要突破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全面提高国土资源保障水平。1耕地保护新理念要求落实最严格的特殊保护制度。耕地资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市现有耕地总面积476.3万亩,“十二五”期间耕地面积净减少5.1万亩,人均耕地仅0.93亩。海陵、高港等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已经低于保护目标,局部地区保护目标难以完成。耕地后备资源也十分有限,且结构性、区域性矛盾十分突出,一部分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均需通过省、市指标交易市场进行易地补充。耕地资源正面临遭受挤占、退化、污染、抛荒等隐患

10、,粮食生产能力存在潜在威胁。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特殊保护,始终把坚守耕地红线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2生态文明建设布局要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全市耕地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生态功能减退的趋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待进一步优化。必须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泰州”,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国土资源空间开发格局。全市现有城镇建设用地51.3万亩、村庄建设用地95.5万亩,“十二五”期末城镇建设用地净增加6.1万亩、村庄建

11、设用地净增加3.4万亩,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村庄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要求继续严格控制各类城镇用地的人均占地指标,控制各类用地无序开发,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总结推广节地经验和新技术,努力创建和实施城镇、工矿、企业及工业园区的环境友好型用地模式。全市现有园地6.5万亩、林地3.5万亩、草地0.36万亩,现状规模基本维持稳定;现有河流、湖泊、滩涂等未利用地134.6万亩,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自然生态功能进一步强化;现有交通运输用地36.6万亩、水利设施用地7.8万亩,基础设施功能得到完善。建立和升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必须严格保护原有天然林、湿地和滩涂等生态用地;用地布局安排时维持

12、自然地貌的连续性,维系河道、湖泊和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统筹安排好生态用地比例,切实保障生态用地规模。3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更加强调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市区开发强度达2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不协调。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努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就要求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规划、计划、市场等手段,既确保适度规模的供给,调整用地结构与布局,又促进土地综合利用,提高供给效率,释放更多国土资源红利。建立“以供调需、投向控制”的土地要素保供体系,把握

13、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需求多样性、结构性和均衡性的特点,强调有效供给的同时优化利用结构,通过完善市场配置机制、加快推进工业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政策等方式,切实发挥好国土资源的支撑和保障作用。4城市发展战略要求构建国土资源利用新局面。现有城市规划布局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姜堰撤市建区后规划空间格局需要重新布局。按照重大项目招引行动计划预测,市区14个主要工业园区现有增量空间受到规模指标制约。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国土资源配置方式,调优土地投向,确保向重点园区及重大项目倾斜。严格土地差别化供应,划定土地“优供限供不供”的区域和产业,禁止低效乡镇工业用地供应。强化计划指标分配管理,统筹

14、考虑项目影响力、产业链深度和建设进度,分批下达土地计划指标;改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适度提高工业用地地价,大力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全力以赴做好土地科学供给,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质提升。5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深入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目前,全市法治国土建设任务仍然较为繁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依法行政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群众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还不是很高。行政争议案件办理还面临数量急剧增长、类型集中突出、案情难度加大、审查标准更严等问题。土地执法监管力度虽然不断加大,违法违规用地

15、蔓延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法治国土建设已经到了提档升级的重要关口。这就要求国土资源管理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正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精神,全力推进江苏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的泰州实践。全面落实“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目标,围绕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等重大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农业、生态三大国土空间布局,不

16、断调优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紧密结合泰州市“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职责定位,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改革探索,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落实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立国土资源保护的激励机制,大力提升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保障并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数量、质量、空间、生态“四位一体”的保护要求,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有提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创新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补偿机制,统筹国土资源利用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保障资源合理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科学利用水平,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集约高效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