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8040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二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2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2第二节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3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6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8第五节 土地整治潜力10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17第一节 基本原则17第二节 规划目标18第三章 土地整治任务安排23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任务安排23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任务安排25第三节 城镇工矿用地整理任务安排27第四节 工矿废弃地复垦任务安排28第五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任务安排29第六节 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安排30第四章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33第一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33第二节 土地整治重

2、点项目35第五章 土地整治分区36第一节 中心城镇发展及产业聚集区36第二节 江北生态农业建设区36第三节 东南部农业综合生产区37第四节 南部丘陵生态建设区38第六章 投资与效益39第一节 投资分析39第二节 效益评价40第七章 保障措施42第一节 法律措施42第二节 行政措施42第三节 经济措施43第四节 技术措施44第五节 社会措施44附表46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

3、统筹发展,缓解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号)、安徽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和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划,编制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等任务要求的实施性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芜湖市土地整治的战略,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也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土地

4、内部挖潜,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依据。本次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为6026.05平方公里。规划基期: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20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南与宣城市、池州市接壤,东与马鞍山市、宣城市相连,西与铜陵市交界,辖四区(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四县(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全市地形以平原为主,临江近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山峦叠嶂,湖泊纵横。2015年末

5、,全市常住人口365.4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城镇化率61.96%,比上年提高1.29%。公安户籍人口384.8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4.7%,自然增长率5.6%。2015年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0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540.60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796.70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7592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0416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9:65.7:28.4调整为4.9:62.7:32.4。全年

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新增固定资产1417.87亿元。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70.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2.3%。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0.63亿元,增长50.7%;第二产业投资1359.51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投资1341.54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1249.05亿元,增长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52.84亿元,下降5.5%。第二节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一、土地整治情况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原规划)确定全市农用地整理规模82620.86公顷(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77411.65公顷),补充

7、耕地规模2138.26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2249.87公顷,补充耕地规模1745.33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2802.94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2907.83公顷、土地复垦规模695.4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规模631.98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77411.65公顷,高标准农田保护示范片区34片。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项目10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78933.33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高于原规划确定的77411.65公顷;全市共完成农用地整理项目737个,项目总规模104044.33公顷,新增耕地3606.51 公顷,农用地整理规模高于原规划确

8、定的82620.86公顷,农用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高于原规划确定的2138.26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2042.08公顷,新增耕地1923.68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略小于原规划确定的2249.87公顷,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面积高于原规划确定的1745.33公顷;全市共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36个,项目总规模694.33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低于原规划确定的2802.94公顷;2011-2015年间,全市共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63个,项目总规模788.13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小于原规划确定的2907.83公顷。表1-1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9、单位:公顷指标原规划实施情况执行比例农用地整理规模82620.86 104044.33 125.9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77411.65 78933.33 101.96%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2249.87 2042.08 90.76%土地复垦规模695.40 694.33 99.85%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2802.94 694.33 24.77%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2907.83 788.13 27.10%补充耕地数量4515.57 5534.36 122.56% 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2138.26 3606.51 168.67%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1745.33 1923.68

10、 110.22% 土地复垦补充耕地631.98 4.17 0.66%注:1、坑塘复垦、沟渠复垦项目均纳入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范围。2011年至2015年间,全市积极实施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规模未达到规划目标,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情况执行良好;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执行规模不足,主要是由于受省厅每年下达计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二、取得的成效1、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整治项目,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利用节约出来的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

11、和非农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上轮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农村建设用地788.13公顷,这部分复垦规模全部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有效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压力,优化了城乡用地格局,促进了城乡良性互动,推动了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占补平衡成效显著,促进城市发展上轮规划期间全市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确保全市占用耕地建设项目实现“占补平衡”,确保了补充耕地工作和耕地储备库建设工作的落实,使各建设项目尤其是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青弋江分洪道、皖赣新建双线等项目的顺利审批,带动了芜湖市经济高速、良好的发展。3、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

12、设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措施,控制了土地退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态涵养能力。通过废弃地复垦,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通过推进农民住宅向中心村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直接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强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4、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促进了事业持续发展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构建了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等备案监管体系,稳定了资金渠道。基本形成了有法律保护、有规划引导、有标准规范、有技术支撑、有机构推进、有资金支持的土地整治工作格局,为土地整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出发点,也是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土地整治工作的根本准则。一、面临的机遇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

14、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3、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节水和保墒为核心,大幅度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最大限度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部门项目行业优势和示范作用。这些

15、都需要土地整治的积极参与。二、面临的挑战1、土地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包括村庄整治的土地整治项目,要统筹解决土地整理复垦、拆迁安置补偿、居民点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的资金,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目前在实施中,土地整治资金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资金十分薄弱。2、土地整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而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等环节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也已成为不少地方的自觉行为,但目前土地整治工作距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围绕“美丽芜湖”建设目标,深刻认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加强理论方法研究和平台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谋划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实现永续发展目标。3、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