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2828443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水象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稻水象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稻水象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稻水象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稻水象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水象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水象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学名及分类地位 稻水象甲( 鞘翅目( 象虫科( 沼泽象亚科( 稻水象属( 。 又名稻水象、稻象甲、伪稻水象、稻根象、美洲稻象甲。 英文名: 地理分布 稻水象甲原产美国东南部,是美洲新大陆的特有种,以原野、山林和沼泽地的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为食。到目前为止,稻水象甲已知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多米尼亚、意大利、哥伦比亚、圭亚那、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等十多个国家。 稻水象甲是 20世纪 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的,截止到 2011年 9月已经扩散至 20个省市区为害,我国已有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陕西、浙江、福建、湖南、安徽、台湾、山西、云南、江西、

2、湖北、贵州、四川、新疆等20个省(区)报道有稻水象甲的分布。 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分布示意图 注:红点标识稻水象甲分布地区 2010年 5月下旬,贵州省首次大面积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至 2011年 6月中旬,省内已有平坝县、西秀区、普定县、清镇市、修文县、花溪区、息烽县、白云区、乌当区、开阳县、金阳开发区、云岩区、遵义县、长顺县等个 14县(市、区), 60个乡(镇)、586个村。 传播和扩散方式 稻水象甲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可以借助多种传播方式蔓延,主要通过自身的活动,如爬行、飞翔等;也可以借助风、雨、水流等扩散;运输工具及装载的货物也是携带稻水象甲作远距离传播的途径。 生活习性 稻水象甲既可

3、进行两性生殖、又能进行 孤雌生殖 ,稻水象甲在北美原产地的雌雄性比约为 65%及 35%,雌虫多数营两性生殖,仅不足 10%的个体具有孤雌生殖的潜力。但是在中国,各个入侵地发生的均为雌性,只营 孤雌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有利于稻水象甲的入侵和扩散。 生物学特性 稻水象甲主要取食 水稻 和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成虫可以取食 13科104种植物,幼虫能够在 6科 30多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成虫可为害水旱田植物 10 科 65种,其中禾本科 45种,莎草科 9 种,泽泻科、灯心草科、香蒲科各 2 种,鸭跖草科、茅碴科、天南星科、眼子菜科、鸢尾科各 1 种;幼虫可以危害生长在水田的 5科

4、 20种植物,其中禾本科 14种,莎草科 3种,泽泻科、香蒲科、天南星科各 1种。 稻水象甲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四个阶段,以休眠成虫越冬。翌年春季自越冬场所迁出,取食杂草补充营养,再迁飞至秧田取食、产卵。幼虫四龄,老熟幼虫以土茧化蛹。一代成虫羽化后在田间或者迁飞至越冬场所取食幼嫩的杂草蓄积越冬的能量。有研究表明,稻水象甲一代幼虫既有越冬也有越夏习性。 稻水象甲的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危害,但幼虫咬食 水稻的根系 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虫亦能啃食 水稻叶片 ,成虫为害水稻时沿着叶脉方向啃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白色条斑,白条斑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 3 条斑两端圆滑,大部分从

5、叶子的正面啃食,极少部分在叶子背面啃食,为害严重时,将叶肉吃光,仅留一层表皮,从而降低光合效率。幼虫横向 蛀食新根 , 将根截断 ,影响稻苗吸水、吸肥,造成水稻插秧后缓苗慢,返青晚;为害重的地块,稻秧可以轻轻拔起,甚至造成漂秧。 为害症状 成 虫 取 食 斑 为害特点 由于稻水象甲在路边、田埂、沟渠等地越冬,天气回暖以后,成虫迁出越冬场所向稻田的四周迁移,因此,秧田边缘四周受害重于秧田中部;移栽至本田后也表现为边缘四周受害重于中间。离稻水象甲发生中心近的地块受害重于离发生中心远的地块。 本田秧苗受害重。水稻插秧期间,虽然秧田和本田都有秧苗,但本田的受害率明显高于秧田;早插秧苗受害严重;氮肥多的

6、田块受害重。 为害损失 稻水象甲成虫对水稻的危害损失主要表现在通过取食水稻的叶片,影响水稻有效蘖的形成、降低单位面积穗数,从而造成减产。白义川等( 1994)将稻水象甲成虫的危害损失定为 6个危害级别: 0级,全无啃食斑,食害叶率限为 0; 级,食害叶率限为 1% 级 , 食害叶率限为 21% 级,食害叶率限为 41% 级 , 食害叶率限为 61% 级,食害叶率限为81%稻水象甲幼虫取食水稻根系后,影响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水稻植株矮缩、发黄、分蘖减少,甚至死苗,最终造成水稻有效穗减少、穗变短,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导致水稻减产。 吉林省水稻产区每年因稻水象甲的危害损失稻谷达 15000

7、t,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河北省一般地块减产 10%受害最严重地块减产 辽宁省损失 10%台湾省危害严重时产量损失 40%以上;浙江省温岭市减产一般为 5%严重田块 40%少数田块绝收;福建、浙江沿海因稻水象甲危害每年需额外使用农药 84万 t。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不含管状喙) 宽 虫略大于雄虫。体表被覆浅绿色至灰褐色鳞片。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有一 广口瓶状暗斑 ,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 3/4处具 1黑斑。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鞘翅长宽比 ,有 6条纵纹,鞘翅不能覆盖臀板。触角赤褐色,有 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喙与前胸背板

8、几乎等长,稍弯,扁圆筒形。 3对足基节基部鳞片黄色,中足胫节两内侧各具 1列长毛,跗节第 3节和第 2节等宽。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 卵:长约 0.8 宽的 3柱形,两端圆,中部略弯,珍珠白色。 幼虫:老熟体长 10色,头部黄褐色。无足。腹部共有 9节,第 2对钩状呼吸器,气门位于管中。共 4龄。 蛹:长约 3色。居于土茧中,土茧灰褐色,近椭圆型,直径约 5附于根上。 综合防治 在稻水象甲的防治上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秧田成虫防治 因为稻水象甲具有很强的趋绿性,在秧苗期,其它作物及杂草等大部分还没有出土 ,所以稻水象甲成虫集中迁飞到秧田插

9、秧前 7天集中打药的防治效果最好。 防治时期 本田成虫防治 稻水象甲成虫复苏后,迁飞到水田的高峰期为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所以插秧后 510治效果最好。 本田幼虫防治 稻水象甲的孵化盛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所以插秧 2025d 左右时集中打药,防治幼虫效果最好。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防治成虫可选用速克毙、凶象毙、稻乐丰、象甲净等杀虫剂每亩用药剂兑水50治效果可达 90% 以上。防治幼虫可选用喹硫磷、呋喃丹、锐劲特颗粒剂,每亩用颗粒剂 治效果可达 90%以上。 生物防治 每亩用生物农药杀确爽 60水50成虫的防效可达 90%以上。还有就是利用稻田养鱼、养鸭也可以防治稻水象甲。 农业防治 主要是加强水肥管理,控制稻水象甲生长发育,加强水稻植株的抗虫能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秧田受害。插秧后返青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减少落卵量,减少本田受害。 物理防治 稻水象甲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特别是气温 20 以上的无风或微风天气,日落后用黑光灯或日光灯可以诱集到大量成虫,进行集中消灭。 预测预报 现阶段对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有土样系统检查法、温度估算法、捕获成虫法和杂草受害斑检查法、有效积温预测法、成虫灯光诱测、越冬场所调查、秧田系统调查、本田成虫系统调查、本田幼虫系统调查、普查秧田、根据成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根据虫口密度普查,预测发生面积对成虫出土高峰进行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