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作业二十四文化与生活2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8833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作业二十四文化与生活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作业二十四文化与生活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作业二十四文化与生活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作业二十四文化与生活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作业二十四文化与生活2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与生活2考试时间:45分钟 姓名:_班级:_考号:_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2014年8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启动了校训是什么?的专题报道。大学校训是激励、引领一个大学的精神坐标,也是凝聚一个群体的文化旗帜。它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者交感于耳目;无形者神交于内心。它虽然存在于林荫草丛里的石刻上,却会润物无声的熔铸人的灵魂。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优秀的文化能够凝心聚力A B C D 2.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

2、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舌尖上的中国2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描绘与感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对饮食的深厚情感。同时采取了国际化叙事手法,通过镜头直接引发观众对饮食文化的关注。舌尖上的中国2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通过借鉴、融合、取长补短A B C D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

3、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必须提高A国家的民族精神 B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C国家的科技水平 D国家的综合实力5.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互联网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又促进了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高效。网络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它工作,通过它娱乐,也通过它传递我们的意见。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情感世界 文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6. “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

4、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 B C D7.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

5、的积极影响8.宋锦历史悠久,有中国“锦绣之冠”之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PEC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物质遗产”穿在身上,是宋锦历史的第一次。由此引发苏州“宋锦热”,订单纷至沓来。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 B. C. D.9.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这表明A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B科技带动文化发展C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促进文化发展10.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数据信息如

6、图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推出的正确的结论顺序是 我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 企业创新能力稳步上升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A B C D11.很多人都有种感觉,身在他乡为异客,如果听见自己熟悉的方言,会感到亲切、激动。由 此可见方言 A是价值符号,不可替代 B具有地区特色,是发展的标志 C是生活语言,表达思想 D是一种民族文化,具有凝聚力12.古语云: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 影响的关系。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B文化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C随着人们文化

7、素养的提高,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会更加完善 D文化生产的发展壮大,文化领域会出现新兴的产业和部门13.在北方某超大城市的一个过街天桥上,一位退休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打扫 路人留下的垃圾。他的事例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一些年轻人随后也加入这一行列。 这表明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友善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 C传统道德早已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D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环境14.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网络阅读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这主要表明A文化活动离不开特定物质载体 B现代文化具有塑造人的积极作用C大众传媒具

8、有文化共享的功能 D科技进步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15.2014年以来,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在百度播放量接近10亿,美剧纸牌屋、新福尔摩斯的英剧神探夏洛克也再掀收视狂潮。海外剧在中国如此抢眼的表现并非偶然,不外三板斧,即剧本、演员、投资:第一,剧本创作精良,编剧立足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第二,新人机会多,依靠团队集体创作;第三,剧集技术投资大,常用电影制作班底。海外剧的成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是必须增强文化的经济功能 必须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各种成果必须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 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A. B. C. D.16.2014年11月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

9、、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能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能巩固青少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A. B. C. D.17.随着一些影视剧的热播,一些景区作为影视剧的外景基地,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前往参观。旅游业搭着影视作品快车,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材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18.自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以来,两岸政治互信得到增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上述

10、材料表明( )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19.第6届东亚运动会吉祥物由象征“和平、友谊”的天津市花月季,与象征“和谐、发展”的祥云组成“友谊天使”与“和谐天使”。吉祥物的造型与艺术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杨柳青木板年画与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天津地域文化特征。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当代文化优越于传统文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20.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

11、影响,主要来自于中国唐代向东南亚地区的持续不断的移民。这反映了(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中国人移居境外,入乡随俗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二 、非选择题(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21.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2012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上升。截至2012年10月,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实现了无障碍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文化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分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22.山东省某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用文化建设“软实力”助推发展“

12、硬崛起”,文化发展正在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素养提升的重要支点。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结束了该市没有市级图书馆、综合性博物馆的历史,实现了全市12个县区“县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目标。 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艺术节、民间秧歌会,常年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启动了柳琴剧团小剧场和广场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 艺术创作精彩纷呈。大型乐舞诗蒙山沂水获山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

13、工程奖”和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获全国民族交响乐决赛铜奖、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3个、文化产业基地11个,文化企业发展到7 000多家,投资过千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51个,其中过亿元的20多个,文化产业连续5年以年均40%以上的增幅发展,占GDP的比重由不足1%提高到5%。 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文化建设“软实力”为什么会助推发展“硬崛起”。0.2016衡水万卷作业二十四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C2.A 3.A4.B5.B6.A 7.C8.C9.C10.A11.D12.C13.D14.D15.D16.C.17.D18.C19.C20.D二 、非选择题(材料阅读)21.【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