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化与社会练习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8733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化与社会练习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化与社会练习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化与社会练习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化与社会练习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化与社会练习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1课时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江苏南京调研)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市民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A B C D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注意区分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属于文化现象,属于经济现象,属于政治现象。答案:D2(广东广州调研)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

2、在A B C D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对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的分析理解。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等逐步培养起来的,要选。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实质,也没有体现具体的文化现象,不选。答案:C3(江苏南通调研)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精神大餐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解析:本题以漫画切入,考查对文化特点的理解。漫画中通过电脑网络、书籍等具体的物质载体来享受

3、文化,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C项说法忽视了文化的负面影响。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的主旨。答案:A4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语言和文字部分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项正确。答案:D5(浙江金华十校模拟)“”召开前

4、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温总理说:“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要真正赢得尊严,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社会事业之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较高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这表明()A只有物质与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B经济的发达与社会事业的繁荣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就一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D文化底蕴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源泉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物质与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A项正确。B、C、D三项观点均错误。答案:A6(浙江杭州质检)美

5、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获胜感言中说,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美国的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C美国民主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完善D核心价值观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解析:本题以奥巴马的获胜感言为视角,考查对文化在国家力量中的作用的认识。奥巴马的获胜感言强调了文化在美国国家力量中的极端重要性,体现的是文化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A项不选,选D项。B项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题目的指向性。C项说法与题目没有直接关系。答案:D7(2009江苏单科)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

6、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析: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文化”与“推动作用”搭配不当,忽略了文化作用的二重性;B项否定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C项颠倒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答案:D8(广东六校联考)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了44倍,城乡居民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步享有了广阔的公共文化空间。这说明()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立性C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D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解析:

7、材料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为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9(浙江五校联考)“我们应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解析: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其实是在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应选C。A项观点错误;B项中派生物和附属品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0(临沂质检)临沂市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室外版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于“五一”与广大市民和游客见面。蒙山沂水室外版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精美绝伦的沂蒙

8、印象,也为全市人民奉献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对展示临沂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临沂文旅结合、把临沂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B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C优秀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解析:材料体现了临沂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了临沂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选A、B不正确,C说法也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的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经济。答案:A11(淄博一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

9、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A说法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D说法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答案:B12.(南京一调)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动漫影视产业落后,缺乏既具有票房号召力、又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产品。对此我们应该()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B把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C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10、D把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文化产业的标准解析:材料阐述了我国的文化产业落后于世界一些国家,这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故选A;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B错;C阐述的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与题意不符;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D错。答案:A1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A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

11、出C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D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性解析:审题时抓住“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等有效信息,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A项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C项也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14(2010根据广州综合测试改编)近几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我国政府表示将大力鼓励支持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这说明()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12、越突出A B C D解析:我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确。观点错误。答案:B15(山东滨州一模)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提升国家竞争力,应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C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提升文化软实力,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析:国民素质属于文化范畴,而国民素质的提高依靠大力发展教育

13、、科学、文化事业,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观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6(2010试题调研)2009年5月18日,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文博会组委会向社会公布的一组数字,再次显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文化产业逆势飘红的发展态势参观人数达351.75万人次,比上届增加83万人次;海外专业观众1.5万人,比上届增长了两成;总成交额877.62亿元,比上届增加了175.3亿元;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87.66亿元,约占总成交金额的1/10。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一种文化活动吗?为什

14、么?(2)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要结合文化的内涵及形式判断分析。第(2)问,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答案:(1)这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2)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

15、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7材料一2009年4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在各类阅读媒介中,以“网络在线阅读”(15.8%)排第一,其次是通过“手机阅读”(12.7%)。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材料二为了积极响应第六个“世界读书日”的号召,某学校决定在4月23日举办大型读书节暨2009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主题:快乐阅读,伴我成长。意在推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热情,并以此进一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倡导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有什么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从阅读方式的变化描述。第(2)问,可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