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一节商品.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8733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一节商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一节商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一节商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一节商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一节商品.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复习 高一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脉络整合货 币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 两个基本属性 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 价值量 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产生和本质: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符号 基本内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 用:调节资源流动刺激技术提高优胜劣汰第一节:商品高考总结与预测考点展示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考题归纳试 卷试 题 内 容考 点200

2、5年江苏春考文综卷第25题商品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2004年北京文综第30题湖北、湖南文综第34题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消灭虫害的蚂蚁具有价格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2003年上海政治第18题彩电市场的竞争的彩电价格下调商品的价值总结预测考生注意,自2004年起,考试大纲将过去考试说明中的“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改为“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本课是经济常识的基础理论部分,在整个经济常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上表统计中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对于本节考点的考查多集中在“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基本属性”上。在今后的备考中,可结合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分析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如:用本考点分

3、析现实生活中如“打击假冒伪劣”“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绿色农业,搞好农产品结构调整”等重要时政热点问题,以提高对上述重点考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直击高考考点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考点讲解1商品的含义要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曾经是商品的东西如果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也不再是商品。) 要弄清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 物品的外延最大,既包括劳动产品,又包括非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既包括用于交换的,也包括不用于交换的。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2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

4、目的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的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前,在原始部落之间,就偶尔有极少量的多余产品进行交换,这是最初的商品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独立出来,手工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了。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商品经济也就问世了。考点例题(1993年全国卷)在1992年大学生实用科技成果拍卖会上,上海油墨厂以200万元竞价,买下华东化工学院某学生的“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创下本次拍卖最高纪录。这说明A“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与有形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B技术只有经过拍卖才能显示其价值C上海油墨厂高价竞买,违反了等价交换原则D市场竞争使实用科技实现了它的价值命题目的

5、本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商品含义、商品基本属性及商品价值实现等有关商品和价值规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答案解析 “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所以是商品,因而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故A当入选。B中“技术只有经过拍卖才能显示其价值”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C中“违反了等价交换原则”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也不选。D中“市场竞争使实用科技实现了它的价值”的说法,正确说明了科学技术这一无形商品实现价值的途径和条件,是正确的,当入选。正确选项为A、D。前车之鉴由于高考直接对于本考点的考查较少,所以关于本考点的高考试题也不多。这道题虽然是1993年的考题,但其题干中的素材和考查的内容与我国现在“

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等内容有密切联系,因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回答此题时往往认为无形的技术专利等不是商品。实际上,商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东西,只要符合商品定义中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就是商品。另外,从学生学习中反映出的情况看,许多学生往往认为商品和商品经济是同时产生的,或者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实事上,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出现在先,商品经济的出现在后,二者不是同时产生的。再有,许多学生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提并论。实际上,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而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应);市场经济本身也一种商品经济,是商品经

7、济的高级阶段。二商品的基本属性考点讲解1.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一种商品可以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商品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不同的商品之所以需要交换的基础。即:正是由于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人们才需要相互交换商品。2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是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的原因。即:不同

8、用途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可以比较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在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出来。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如果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为商品。 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商

9、品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考点例题1(2004年北京文综)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A食品的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B食品的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命题目的通过考查商品质量与商品的价值及与消费者安全权的相互关系,说明国家重视商品质量、加大市场监管的重要性。答案解析 食品的质量,即食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有保证才有利于人的健康,故选A。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商品的质量(使用价值)决定的,故B不对。食品

10、的有用性主要是由食品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不是由个人的生活需要决定的,因此D也不正确。2(2004年上海卷)(不定项选项题)上海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出台了十大举措,落实食品放心工程,积极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等十类食品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后方能上市,这说明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B国家保护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C政府宏观管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D市场准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命题目的此题也是通过考查商品质量与商品的价值及与消费者安全权的相互关系,说明国家重视商品质量、加大市场监管的重要性。答案解析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

11、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重视产品质量的认证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质量合格的产品才能有价值,故选A。国家这样做体现了对人民负责,也有利于企业的正当竞争,这也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故B、C也当入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故D不对。前车之鉴从以往的考试看,许多考生不懂得“优质优价”的内在原因,误认为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实际上,优质产品的价格之所以高,根本原因是优质产品的材料好,工艺好,技术含量高,自身的价值量大。可见,从根本上说,质量好的产品价格高是由于其自身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质量决定的。三商中的价值量考点讲解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的“社会平均”是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是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2商品的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三者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别。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决定商品价值量,但可以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会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例关系。社会劳动

13、生产率愈高,单位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愈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反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大。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改变同一时间内同一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同一时间内同一劳动创造的商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而价值量减少。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考点例题(2002年广东、广西卷)我国确立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所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 ( )A减少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提高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变D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命题目的本题以信息化这一重

14、要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了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考核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答案解析做题时首先审准是信息化所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带来的结果,然后思考高新技术的使用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故应选A项。B项明显错误,不选。材料并未涉及某一生产经营者的技术使用,因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联系,C、D项不选。前车之鉴从本高考题的解答情况及学生平时做题的情况看,许多学生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弄不清,这需要学生认真分析,仔细琢磨,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考点链接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考点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内容,与价值规律的适用范围以及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等内容有密切联系。2“商品的基本属性”考点中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特别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一点十分重要。本考点与后面的“企业要树立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