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818004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

2、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

3、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

4、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B. 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2.下列对

5、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段作者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证明中国画“永恒的宁静”的特点。B.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C. 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自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D. 文章论证了静与空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融合才可能使中国艺术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B.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

6、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 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

7、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2018年全国“”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

8、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 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

9、、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摘编自合肥高中毕

10、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古代的“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C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D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见到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B“成

11、人节”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C“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也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6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灯侯发山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

12、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

13、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

14、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小伟哈哈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条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父亲这是

15、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你这小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如释重负。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转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