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7970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培养方案通知、实施细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通知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校教字201162号各学院、部,有关教学单位: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行动指南。为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研究决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特制订如下修订意见,望遵照执行。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农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安徽农业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2、,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校第五届党代会精神为依据,以培养“双创型”人才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调整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继承,系统改革,重点突破,构建具有创新特点和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定位,注重特色培育。各专业应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服务面向,准确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规格和培养方向,注重培育专业特色,和省内同类专业错位发展。(二)分类指导,注重优势发挥。研究型学院要注重精英教育,培养具有科研素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学院和教学型学院注重大众化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积极构建卓越农艺师、卓越工程师等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三)调整结构,注重体系建设。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基础教育,凝练专业教育,构建融汇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加大课程重组、整合和更新的力度,理顺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注意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和开设的先后顺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严格控制总学分和总学时,加大新课程开发的力度;注重将行业标准引入到专业标准,将执业资格标准引入人才标准,将技术标准引入课程标准。坚决杜绝“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现象。(四)加强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实验课要增加设计性

4、、综合性实验的比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发明,增设创新学分,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整合后纳入培养计划,促进两大课堂互动互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五)按类培养,注重个性张扬。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按类招生、分段培养、按型分流的方案。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全校统一安排,科类基础课程专业大类统一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招生类统一安排,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学生中期分流以后,按照拔尖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六)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创新精

5、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国际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培养,加快本科生国际化培养进程。三、实施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所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整理、汇编工作。(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学院应积极组织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文件,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与专业调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学院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本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各基层教学组织负

6、责人、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认真研究,统一认识,并聘请校内外专家参加论证。四、进程安排(一)2011年月12月31日前,学校下发修订指导意见及相关课程设置要求。(二)2012年4月30日前,各学院完成初稿。(三)2012年5月15日前,学校初审人才培养方案。(四)2012年5月31日前,各学院完成第一轮修改。(五)2012年6月15日前,学校二审人才培养方案。 (六)2012年6月30日前,各学院完成第二轮修改。(七)2012年7月15日前,学校终审人才培养方案。(八)2012年8月31日前,人才培养方案印刷完毕。五、提交材料要求(一)调研报告。学院根据本通知的要求,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方

7、案存在的问题,广泛调研,形成报告。(二)论证报告。其中请提供所有参考材料名录、与2008版方案课程调整对照表、培养方案研讨的会议纪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工作组名单、培养方案审核意见表等论证材料。(三)培养方案文本及电子文档。提交的培养方案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并盖章,以学院上报文件形式报教务处汇总,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正式执行。(四)各学院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时进行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大纲修订工作,教学大纲按开课学院汇编。(五)课程编号由开课学院提交课程大纲后,由教务处根据课程编号说明统一编写。二一 一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33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细则

8、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细则一、专业分类为更好地组织修订工作,根据专业特点,将现有本科专业按农学类(植物生产与草业科学类、动物生产类)、林学类、理学类(生物学类、资源与环境类、数学类)、工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机电类、信息与计算机类、农业工程类、木材与材料类)、经管类(经济类、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文学类、语言类、法学类)、特殊类(应用心理学、烟草)等相对分类。人才培养方案按类进行修订与论证。二、培养方案主要内容(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等部门/领域、单位/岗位)从事(方面工作)的(学科

9、)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技术;具有()的基本能力/初步能力;熟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具有一定/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三)培养要求包括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科学知识、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达到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水平与外语水平。(四)

10、主干学科指本专业范围内所涉及学科中赖以支撑并起主导作用的学科,也是本专业在学科意义上得以独立存在的主要依据。各专业可列出1-3个主要的一级学科。(五)核心课程指本专业为达到基本规格要求、确定不同服务方向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均为必修课,四年制本科一般列出510门;五年制本科一般列出712门。(六)主要实践环节指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就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的内容、时间安排及进行方式。(七)主要专业实验包括验证性试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不得超过30%。(八)学制与修业年限城市规划专业学制5年,修业年限4-

11、7年;其他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九)授予学位指本专业毕业后所授予的学士学位名称。(十)毕业学分要求毕业前须修满的学分,包括总学分、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的毕业要求。(十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十二)相近专业可列出本目录内与之相近的专业2个左右三、学分计算与学时安排1、理论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每30学时记1学分。实践教学每周计1学分。所有课程最小计量学分为0.5学分。2、四年制专业毕业所修学分控制在1755学分,五年制专业毕业生所修学分控制在210学分左右。课内总学时(理论课学时与实验课学时)控制在2450左右,不得超过250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环节(实验课与实习)学分不

12、得低于总学分的30%(其中实习不得少于20周,不含毕业实习),文法经管教艺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25%(其中实习不得少于15周,不含毕业实习)。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0%-75%,选修课占25%-30%。必修课中的通识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30%、55%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3、课内周学时最高不得超过30学时,不得低于20学时。4、每学期安排正常教学周长学期为17-19周,短学期为4-5周。四、课程体系构成与学分分布课程体系由课内教学(理论课、实验课)、实践教学(单独设置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劳动、军训

13、、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一)课内课程体系构成课内部分划分为通识课程平台、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各平台都应有一定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1、通识课程平台。该类课程全校统一打通。(1)公共必修课。由全校统一规定,约占课内必修学时的30 %。主要课程如下:大学英语:288学时,共18学分,其中48学时(3学分)为网络自主学习,48学时(3学分)为科技外语(专业外语),分A、B、C三级教学。A级开设大学英语3-4级,B级开设大学英语2-4级,C级开设大学英语1-4级。学生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但未修满大学英语学分,应修读大学英语模块的后续课程以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14、。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外国语学院提出方案,经学校论证后实施。大学体育:120学时(4学分),第1、2学期开设体育基础,第3-6学期开设专业选项课。课程实行俱乐部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由体育部提出方案,经学校论证后实行。军事理论:27学时(1.5学分),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由军事教研室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学时,2学分。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学时,1.5学分。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0学时,2.5学分。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6学时,3.5学分。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形势与政策: 1学分,

15、安排在第1-8学期(其中包含一定学时的安徽省情尤其是“三农”方面的教育内容)。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文科类专业开设),24学时,1.5学分。除上述课内课时外,另有64学时(4学分)课外课时及实践教学,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学分。1-8学期,由学生处执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0.5学分。1-8学期,由招生就业处执行。大学语文:24学时(1.5学分),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基础:48学时(3 学分),安排在第1学期。分级教学。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各学院自主决定是否要求学生必选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该课程可以免修课程,但不免修学分。农林概论、生命科学概论、人文社会科学概论。32学时,2学分。各专业根据学科交叉要求,选择其中的一门课程。(2)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目的,体育类选修课、文献检索类课程学生必须选满模块规定的最低学分,信息类选修课、外语类选修课、素质类选修课、创新创业类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