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创新.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7928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创新.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创新试题1 材料一: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曾经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东北被称为新中国的“长子”。 材料二:东北今天的困境: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的位置后移,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机制不活,产业结构老化,企业包袱沉重,经济发展不快,一些城市资源枯竭,下岗职工众多。材料三:与东南沿海城市群比,与华南沿海城市群比,东三省今天的落后最根本的还不是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而是体制的落后,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不发育和发育不良,是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盘子实在太小。两年前,一家国有钢厂经营不善,准备与港商合资。消息传来,职工不干了:我们是国有企

2、业的职工,不能变成港商的打工仔。国有身份不能变,誓与企业共存亡。结果合资黄了,企业也越来越差。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的含意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包袱”?(2)东北的国有企业发展不快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东北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随后,国务院成立了振兴东北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实施这一重要战略。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5)东北实行计划经济程度最深、时间最长。计划经济的整齐划一、高度集中,带来了观念的封闭保守,人们习惯等靠要,缺少创新精神;习惯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冲动。随着改革开放

3、的深入,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但仍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三省领导同志不约而同地表示,东北振兴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在三省展开,改革旧体制的攻坚战正在加速向纵深挺进。这段话包含着哪些哲学道理?答:(1) 除生产经营外,企业还承担着许多社会性事务,如企业学校、企业医院、退休职工的生老病死都得管,企业的社会负担较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减轻社会负担,轻装上阵,实现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2) 外因:没有好的发展环境,缺乏灵活的市场机制。内因:人的观念落

4、后,技术、设备落后,管理落后,效率低下,没有经营自主权,缺乏活力和动力,不能适应市场,企业包袱沉重,等。(3) 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机制不活,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 人们思想观念的封闭保守,人们习惯等靠要,习惯小富即安,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4)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促进国家的协调发展,实现小康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政府实施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或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

5、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计划经济的整齐划一、高度集中,带来了观念的封闭保守,人们习惯等靠要,缺少创新精神;习惯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冲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过去,东三省人的观念比较落后,影响了东北的发展。现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在三省展开,改革旧体制的攻坚战才得以加速向纵深挺进。事物都是一分

6、为二的。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但仍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在三省展开。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在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为下岗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请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回答: (1)党为什

7、么高度重视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问题? (2)上术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哪些国家职能? (3)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援助? (4)有人认为,目前下岗职工就业困难,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快,政府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请对这个观点进行平述。 (5) 完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促进协调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3) 我国

8、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正确处理好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政府的根本工作原则。政府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4)经济发展状况与就业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大量职工下岗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也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职工个人就业观念方面,

9、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第二,经济方面的原因,政府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就业环境方面,政府还没有为再就业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氛围,如在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还不能为下岗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5)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完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完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实现减员增效,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使其轻装上阵,离不开社

10、会保障的支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完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随着劳动力流动的逐年增加,要求我们对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市场进行规范,加快改革和完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养老、人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资金不足的问题。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对此,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加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让

11、广大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请对这个观点进行评析。答:(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题中观点看到这点是对的。(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题中观点没有看到这点是错误的。(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不能盲目追求快速度。超越具体国情、超越历史阶段的民主,不仅不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还会妨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终会

12、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题中观点片面强调加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4.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一些地方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工作过程中,把高产稳产的良田转产为养殖业或经济作物,出现了“家家户户都抓多(多种经营),粮食生产走下坡”的现象。辨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就必须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答:(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但是不能片面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压缩粮食种植面积。(2)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既要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又要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既要推

13、进农业产业化,又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3)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改善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不能单纯在粮食种植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生产。要保护和扩大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对于不适合种粮的耕地,要调整种植结构,或退耕还林还草。(4)“无粮不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促进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任何时候,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5. 中国粮油市场在度过了六年的平稳之后,近期开始“发烧”。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带头”“发烧”的主要是粮食、食用油等,随后肉、蛋、豆腐等副食品价格也有所攀升。有分析指出,这次粮食涨价与

14、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减少有关。在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外(资)不快”的口号下,各种各样、各层次级别的开发区遍地开花,大片良田成了厂房、居民区和交易市场。还有一些重要产粮区片面强调“工业立县”,为了所谓的“筑巢引凤”,纷纷“跑马圈地”,规划建设开发区,造成大面积农田抛荒。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减少,导致国内粮食总产量连年下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对于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人指出:“无粮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外(资)不快。”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粮”、“工”、“商”、“外(资)”之间的关系?答:(1) “无粮”确实“不稳”。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

15、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这种“稳”不仅涉及农村社会的稳定,也涉及农民增收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没有这样的稳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2)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外(资)不快”有一定的道理,它看到了“工”、“商”、“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外不快”,把大片良田改成厂房、居民区、交易市场,或规划建设开发区,会造成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减少。(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各地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二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既要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又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还要合理地招商引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兴办工厂、招商引资保护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耕地面积,协调好发展好农村中的各个产业,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6 材料一:历史是最权威的教科书。中国的一部二十四史,反映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以及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历史轨迹。人们能从这种历史轨迹中看清政权兴亡与人心向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