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816468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理论及分析方法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结构理论 分类及分析方法 1 主要内容 一 产业结构理论1 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2 西方结构理论3 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二 产业分类1 三次产业分类法 2 标准分类法 3 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 4 生产要素分类法 5 霍夫曼 钱纳里 泰勒分类法 6 产业地位分类法7 关联方式分类法三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1 静态分析法2 动态分析法3 效益分析法 2 产业结构的含义 1 广义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前 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由于受马克思的影响往往把它理解为 经济结构 在提到产业结构时 既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 又指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结构 既包括产业的地区分布结构 也包括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2 狭

2、义的产业结构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 有两方面涵义 1 从量的角度讲 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关系 可从三个层次考察 第一 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之间结构和比例关系 第二 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第三 产业内部的产品结构 2 从质的角度考察 指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各产业素质分布状态 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分布状态 也可从两方面考察 第一 从加工深度 附加值高低 资本密集度 技术密集度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等方面来考察 第二 从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角度考察 考察其市场份额和国际贸易结构 3 1 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 经济结构的实质 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双重

3、关系的总和 即隐蔽结构和实体结构的总和 1 1产业划分理论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在生产理论时指出 社会的总产品 从而社会的总生产 分为两大部类 1 生产资料 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形式的商品 2 消费资料 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总和起来就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生产部门 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 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被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部类即生产资料的部类 第二部类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缺点 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因此可以揭示社会在生产运动的总规律 但不能揭示产业结构的演变的一般规律 4 1 2结构均衡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在生产的条件时 说明

4、了各个产业部门应均衡发展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 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必须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 从实物形态上看 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总量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再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和 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和 应等于两大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之和 否则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 优点 清楚的阐明了社会在生产实现的条件 缺点 在现实生活中 产业部门不像两大部类那么简单明了 产业结构中包含了多种产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因此难以描述产业之间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联系 5 1 3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同时 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料

5、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优先发展重工业 1 4结构调整理论 马克思看到了生产价格规律调整产业结构的局限性 它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 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结构失衡 主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计划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入和流出 实际上 生产价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当然为了弥补生产价格的局限性 政府有必要运用计划 财税 金融等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以保证结构优化目标的实现 6 2 西方结构理论 2 1结构演变理论 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分

6、为封闭性产业结构理论和开放性结构理论 封闭性产业结构理论 这种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 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威廉 配第 克林 克拉克 库兹涅茨 霍夫曼和里昂惕夫等 开放性结构理论 这种产业结构理论考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因而被称为开放性产业结构理论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密 李嘉图 赫克歇尔 俄林和钱纳里 7 2 2结构调整理论 2 2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该理论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上 1 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 2 从农业部门专业出来的工资水平由农业的人均产出水平决定 3 城市工业中的利润的储蓄倾向

7、高于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 由于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 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供给价格低 且工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工资 因此 工业发展就可以从农业中获得无限量得廉价劳动力供给 在劳动力供给价格与边际劳动生产率获得巨额利润 又由于工业利润中储蓄倾向高 由此产生一种累积性效应 这种累积作用的结果是 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 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下降 以至于工 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相等 这时 二元结果消失 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 二元结构理论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消除二元经济 是否能够实现 8 2 2 2赫希曼的不平衡理论 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稀缺性 全面投资和发展一切部

8、门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有选择的投入到某些行业 以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增长 赫希曼在 经济发展战略 一书中指出 在发展中国家 有限的资本在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之间的分配具有替代性 因而有两种不平衡增长的途径 1 短缺的发展 即先对直接生产资本投资 引起社会资本短缺 而社会资本短缺将引起直接生产成本的提高 这便迫使投资向社会资本转移以取得二者的平衡 然后再通过对直接生产成本的投资引发新一轮不平衡增长过程 2 过剩的发展 即先对社会资本投资 降低直接生产活动的成本 从而促使人们对直接生产资本进行更多的投资 使二者达到平衡后 再重复这一过程 赫希

9、曼认为 在进行投资次序的选择时 有效时序 是按各备择产业部门的 诱发投资 大小进行 如果首先投资于 诱发投资 效应较大的产业部门 将可带动更多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因而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 应集中资源首先投资于 直接生产活动 以 短缺的发展 来刺激进一步投资 从而达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目的 不平衡长期理论基本上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因为我国50多年的经济发展走的的就是一条 不平衡增长 的途径 9 2 2 3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 罗斯托认为 近代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 他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 起飞前提 起飞 成熟 高额群众消费 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

10、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 主导本门通过回顾 前瞻 旁侧三重影响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回顾影响是对为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 前瞻影响则是指对新工业新技术 新原料 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 旁侧影响则是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罗斯托提出的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带动经济增长的看法 以及主导部门的序列不可任一改变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 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都要立足于本国经济现状 不能超越经济成长阶段 而只能从较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 10 2 2 4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两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

11、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 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 迅速的提高利润率 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 指全要素生产率 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 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因为生产率上升快 单位成本下降最快 在工资率一定得条件下 该行业或部门的利润也必然上升的最快 两基准理论是由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 后来日本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参照了两基准理论 两基准理论是由以下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1 基本产业相当完善 不存在瓶颈制约 或者即使存在一定条件的瓶颈制约 但只要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瓶颈部门转移 尽快缓解平静状态 2 产业发展中不存

12、在技术约束 3 不存在资金约束 如果上述条件不存在 两基准理论就未必成立 利用两基准理论选择优先发展产业也未必可行 11 2 3结构演变模式 2 3 1雁形形态发展模式 是一种揭示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途径的理论 该发展模式认为 工业后进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供给方面的原因 无法首先开发和生产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 其产业发展课遵循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的模式 因为从图形上看像三只大雁在飞翔 所以称言行形态说 雁形形态发说的两种变形 1 产业发展的秩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 从农业到轻工业 进而是重工业的不断高度化过程 2 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品转化 生产资

13、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生产用的生产资料向生活用的生产资料转化 产业结构愈加多样化和高度化 12 2 3 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是一种揭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途径的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提出来的 揭示了国际贸易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 弗农认为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是以本国新产品开发为起点开始进行产品循环的 其公式是 新产品开发 国内市场形成 出口 资本和技术出口 进口 开发更新的产品 按照这种顺序不断循环上升 由于先进国家在海外的投资使先进国家的已有产业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现象 又叫做 返回头效应 2 3 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这是后起的经济发达国家在

14、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 如日本生产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等微电子机械和精密陶瓷等新型材料的一些技术集约型工业 就是用的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13 3 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为指导 借鉴西方结构理论的合理内核 并紧密联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对结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得贡献 大体可归纳为 趋势分析 机理分析 现状分析和关联分析四个方面 趋势分析我国产业机构的演变无论从就业结构还是从产值结构看 都与配第 克拉克定理基本吻合 与西方演变结构不同的是 中国产业结构较为缓慢 且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变动呈明显的非相关性 造成这种非相关性的根源在于非市场

15、的行政机制 我国学者分析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指出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演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14 机理分析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机理做出系统分析的是周振华 他在 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 一书中 采用系统研究方法 不仅将其作为动态系统研究 而且将其作为开放系统处理 因此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 结构弹性效应 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 现状分析利用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两个指标 可得出我国产业结构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较差的结论 依据衡量产业结构状况的效益标准 产业结构效益低下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失衡 关联分析关联分析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在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导

16、下形成的我国产业部门结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主要是关于产业部门结构发展变化与直接关联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 互为因果关系的原理与方法 围绕产业部门结构发展变化规律这个中心 有科技进步 社会供给结构 社会需求结构和国外的供给与需求四大类直接关联因素 15 16 二 产业分类 2 1三次产业分类法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 安全与进步的条件 一书中首创 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 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 即广义上的农业 主要包括种植业 畜牧业 狩猎业 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 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 主要包括制造业 采掘业和矿业 建筑业 公共事业 煤 电 汽 水 第三产业 是从第一 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 即广义的服务业 主要包括运输业 通讯业 仓储业 批发和零售 贸易 金融 房地产 科学 教育 广播电视 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娱乐 服务等业 17 2 2标准分类法其特征是 权威性 完整性 科学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国家标准分类法 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 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过明净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