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3918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据此回答l一2题。 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属于理性认识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A B. C D.2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来说,这是因为 A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B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2、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可靠的3、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 ( )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 B前者是主观范畴,后者是客观范畴C.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是理性认识 D.前者是本质规定,后者非本质规定4、“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5、某高校2004届的某班毕业生共52名,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38名“班长”,17名“学生会主席”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怪

3、,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B简历掺水并没有直接损害他人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正确体现了 ( ) A精神贡献与物质贡献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A感觉 B思维 C物质 D实践8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9、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制作

4、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有人主张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一主张 A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B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C.未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D违背了适度的原则10、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其核心是 A.充分尊重和维护集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B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C集体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个人是有积极意义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11、如果没有见到苹果落地,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没有无意中打碎的一支温度计,就没有达盖尔的定影技术。这告诉我们A、 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真实的联系,改变事物的本质B、 偶然性是科学发明的最主要条件C、

5、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可靠D、伴随着创造性思维,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获得惊人的成果12、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在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时,能够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听民声、纳民意”,并充分吸收和反映这些意见和建议。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B.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可靠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13、“只想不做,便是空想,既想又做,才是理想。”这句话突出强调了A.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C.理想的实现需要科学理想指导D.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实践14、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对实践具

6、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1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追求。这体现了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贡献与索取之间是一种不等价交换关系 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D.精神价值可转化为物质价值16、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饱经忧患,然而他最终仍然振作起来,发出了“要扼住生命的咽喉”的坚强呼声,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许多不朽的作品。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 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

7、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看右边漫画,回答1819题18、漫画作者讽刺的少数干部的做法,从世界观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观点 颠倒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违背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19、面对税务机关,谎报企业亏损,是一种骗税行为 欠税行为 抗税行为 偷税行为20、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告诉我们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21、下列成语最能体现抓主要矛盾道理的

8、是A一隅反三 B一脉相承 c一波三折 D一语中的2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A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国家 B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c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D坚持个人、集体与国家利益相结合23、国家在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国家的 A.统治属性 B.阶级属性 C. 社会属性 D. 主权属性24、1994年以来,上海市先后免费开放122座公园,使3亿多人次更多地享受到亲近自然的机会。这是市政府履行( ) A.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B.建设政治文明的职能 C.维护社会安定的职能 D.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二、不定项选择

9、2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 )A、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C、 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26、“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的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D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10、,也要改造主观世界27、西邻五子的寓言中说,“西邻”有五个儿子,一个聪明伶俐,一个驼背,一个质朴老实,一个双目失明,一个跛足。他们的生活出路何在?“西邻”让聪明伶俐的去经商,质朴老实的去务农,双目失明的去做按摩先生,驼背的搓麻绳,跛足的去纺织。结果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从这则寓言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道理 ( )A理想源于现实 B对职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客观实际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D.在选择职业理想时要服从社会的需要28、安全生产已刻不容缓。2005年上半年,我国已有2672名工人死于矿难。企业急功近利安全投入低,经营者违章经营赌徒心理重,生产者违规操作预防意识差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11、。这启示我们A、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B、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29、学习将成为21世纪人们的终身需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文理贯通的学生才是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我们的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的现象,这要求我们A、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C、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30、“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A、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现象

12、与本质是有区别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的 D、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31、从滥垦滥伐到退耕还林,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这说明A.发展经济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B.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C.错误规律阻碍了社会实践的发展D.人们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32、文学巨匠巴金曾说过:“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这表明A.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B.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生活的归宿和总和 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理想与现实紧密相连33、中国科学家将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灌溉农田,养殖淡水鱼

13、,终于在世界上做出了一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与潜力。这启示我们A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超越c要打破前人所有的传统观念 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简答题34、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

14、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35、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某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投资解决农村山区生活用水困难,改善生态环境;新建经济适用房200万平方米,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同时建立“群众来访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该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做法是基于怎样的哲学思考?四、辨析题36、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