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3863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正确理解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能力: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觉悟:热爱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原则。教学难点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阅读法 问题教学法 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计算法 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学生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自学讨论小结课外活动:收集资料,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什么是经济?经济活动由哪些环节构成?各环节之

2、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归纳: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四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同时,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推动或阻碍)。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第五课是经济四环节中的第二环节,即分配。讲授新课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展示课件:画面:各种票证图。材料:在80年代以前,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几乎离不开各种票证。到商店购物,除了付钱,卖粮食要凭粮票,买布买衣服要凭布票,买油要凭邮

3、票,买肉要凭肉票。其他消费品如蜂窝煤、炉具、肥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烟、家具等都要凭票购买,甚至春节期间城市居民凭证每人只供应250克花生、150克瓜子。教师提问:出现材料中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产品严重短缺,不用票证就难以保证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最基本的供应。然而,单凭票证并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产品的总量,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1.社会总产品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页第1、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课件:(1)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2)在

4、现实生活中,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讲解:问题(1),展示课件: 物质形态 社会总产品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 (使用价值) 两者是统一的品总和有两种形态 价值形态 社会总产值 (用货币表示)问题(2),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2.国民收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页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展示课件:(1)什么是国民收入?(2)努力提高国民收入有什么意义?(3)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4)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如何?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讲解:问题(1

5、),展示课件: 实物形式 = 社会总产品-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余下的净产品国民收入 (使用价值) (一年内) (同期) (新增加的产品)(两种存在形式) 价值形式 = 社会总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余下的净产值 (货币表现) (一年内) (同期) (新创造的价值)问题(2),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的标志。问题(3),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有四条。一是通过增加劳动者数量;二是延长劳动时间;三是提高劳动强度;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根本途径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消耗,从

6、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问题(4),展示课件:社会总产品 扣除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净产品,用货币表示 用货币表示 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扣除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3.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页4、5段至第5页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课件: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是什么?按实际用途它又分为哪两个部分?什么是积累?积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国民收入中要有积累部分?什么是消费?在消费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国民收入中要有消费部分?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后,教师展示课件: 扩大再生产 积累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社会物资储备 国民收入 国家行政管理 国防 公共消费 消费 科

7、、教、文、卫事业 社会保障 个人消费-即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消费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5-6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课件: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之间还存在着不一致性?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后,教师分析:问题,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产量是既定的,积累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因此,二者之间又有对立的一面。问题,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

8、所增长。分析这个问题时应向学生讲清这样三个问题:一是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的原因;二是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的方法;三是积累和消费增长的程度。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只让积累增长,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减少,这样就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增加积累也就会落空。如果只让消费增长,用于消费的部分过大,把生产成果“分光吃尽”,那么生产的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既不能重积累,轻消费,也不能轻积累,重消费,而要兼顾积累和消费。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呢?这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只有社会生产发展了,国民收入总量增

9、加了,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请同学们看图一。1978年我国的国民收入是3010亿元,而1988年是11533亿元。国民收入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十年间社会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前面已经讲过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只有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才有可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请同学们看图二。在图中我们看出,我国1978年国民收入的积累率是34.6%,1988年国民收入的积累率是34.1%,他们大致相同。但是,由于1988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因此,1988年的积累额是1978年的3.72倍。从图中我们看出,我国1978年国民收入的消费率是65.4%

10、,1988年国民收入的消费率是65.9%,他们也大致相同。但是,由于1988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因此1988年的消费额是1978年的3.89倍。总之,由于1988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是1978年的3.8倍。所以,1988年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也随之增加,是1978年的3.72倍;由于消费的部分也随之增加,是1978年的3.89倍。 图(一) 图(二)在图(二)中我们还可以看出,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中,我国的国民收入积累率一直稳定在34%左右,而消费率也一直稳定在65%左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践证明,当时积累和消费的这种比例安排是合理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安排积

11、累和消费比例关系时,要确定适当的积累率。那么,什么是积累率呢?什么样的积累率才是合理的?确定积累率高低的依据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上的这部分内容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讲解: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积累率的计算公式:例如:1985年我国的国民收入是7498亿元,其中积累基金是2684亿元,请问:1985年的积累率是多少?消费率是多少?通过计算我们便可以知道,1985年的积累率是35.3%,消费率是64.7%.那么,什么样的积累率才是合理的?确定积累率高低的依据是什么?请同学们看图(三) 最高界限 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保证原有人口和新增长人口的积累率 当前消费水平不能

12、降低) 最低界限 保证国家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 (保证原有的和新加的劳动者就业所需的平均技术装备程度不能降低)从图(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积累率的提高应该以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为前提;反之,消费率的提高应该以保证国家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为限度.明确了积累的最高界限和最底界限,合理的积累率就应该在这最高限和最低限之间.具体看一个时期内积累率多高才算合理,必须综合考虑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不可能有一个适用于各个时期的固定积累率。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教师提问(展示课件):什么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积累基金为什么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为什么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相一致?学生看书、思考后,教师展示课件: 国民收入 价值形式 积累基金 消费基金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物质形式 国民收入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国家、企业必须有一定积累,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总结本课时围绕一个中心即国民收入的分配,三个概念(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对关系即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展开了较详细的分析。扩展现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