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808412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排除。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

2、精耕细作,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2.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够证明商代有了牛,不能完全证明商代有了牛耕,故A项错误。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故诗经的记载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B项错误。孔子及其学生冉耕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

3、社会状况,C项错误。甲骨文属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现,D项正确。【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3.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 井田制的瓦解C. 人口膨胀的压力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理解。小农经济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满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井田制的瓦解是公

4、田向私田转化。C、D的意思与材料不符。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4.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此据此判断选D。ABC时期还没有粉彩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5.“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

5、丝织品B. 棉纺织品C. 毛纺织品D. 麻纺织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结合所学可知,丝、毛、麻等作为纺织原料在中国古代较早就出现了,丝和毛较昂贵,普通百姓使用麻作为纺织原料,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时期麻纺织业已较为发达,诸葛亮以“布衣”自称,“布”指的是是麻布。棉花在北宋时引入,明代时全国普及。故排除A、B、C项,故D选项。6.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

6、的发展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A. B. C. D. 【答案】A【解析】由“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可得出;由“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可得出;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

7、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只要判断出一个错误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 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是古代经济,其中A中的遍布城乡的应是草市;B

8、不是各个阶层,表述绝对化;C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政局动荡,北方不可能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表述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的商业。8.“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 汉朝洛阳B. 唐朝长安C. 北宋汴京D. 明朝苏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依据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可知,这一时期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市”打破空间限制是在宋朝

9、,因此C选项正确。汉朝和唐朝时期“市”的时空限制并未被打破,A、B选项错误;明朝时期“市”的时空限制早已被打破,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西家卖丝籴新谷”说明“丝”和 “新谷”都成了商品,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择A 项。B项明显错误;C项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是在春秋时期;D项说法错误,我国古达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经济

10、形态。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产品商品化10.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 徽商文化上的谦虚B. 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 走官商结合之路D. 徽商虚伪的反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徽商文化上的谦虚,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商结合之路,故

11、C排除。徽商虚伪,过于笼统,且“徽州朝奉”源于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1.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说明A. 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 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 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 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仍照前明

12、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故沿袭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的认识;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继续实行对外封闭政策,并未推行开放派的主张;D选项并未完整的反映材料内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

13、、横征暴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兼并13. 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接促成A. 达伽马到达亚洲B. 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C.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D

14、. 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说明当时对地球的认识存在偏颇,下面的航行意在证明“地球是圆的”,根据所学是哥伦布的航行。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 宗教狂热

15、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由“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得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A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C项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15.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