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803062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电子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XX学校:XXX一、准备课 1、数一数 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一、准备课 2、比多少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2、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二、位置 1、 上、下、前、后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

3、有些浮躁。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

4、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

5、,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二、位置 2、左右 教学反思当我问到“老师与学生都举起右手为什么老师举起的与同学们的右手不一样”有部分同学说“因为老师转过来了。”“因为你与我们面对面。”有的学生说得比较完整“因为老师所对的方向变了右手边也跟着变了所以不一样”。也有的认为左手变成了右手。我就举着右手转动给学生看。为了训练这个环节。我特意组织全班同学举着右手走楼梯。让孩子了解上下楼梯总是靠右走。使学生明白了“方向不同左

6、右不同”的道理。从而突出难点。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反思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

7、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比大小 教学反思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3、第几 教学反思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

8、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涂了第四个。 4、分和合 教学反思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5、加法 教学反思 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

9、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8、0的认识 教学么思在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多说上面,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就是教学0的第二含义时浪费了很多时间,特别是忽略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课间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掌握。以为只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我觉得目前我面临的是一群刚入学的小学生我们根本没有驾驭大容量课堂的能力不能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要了解学生这样

10、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 9、有关0减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有关0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教学。在新授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理解图中的含义并发挥想象看图说故事。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此的兴趣都很浓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但是在这里让学生说的太少了因此没有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平台来表达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在学生看图列算式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利用摆小棒来理解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尤其是对于0的认识再让他们说一说算式表达的含义。 第四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

11、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里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6和7的组成 课后反思学生对这些数字非常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6和7 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很快得出结果。从学生的汇报中

12、了解到学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而且学生能根据分法写出式子。但教学中要求渗透“推想”思想要求根据一个组成式子推想出另一种式子而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分法得出式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点观察一种摆法让学生能从一种摆法得出两个组合式子从而渗透“推想”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如对于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在课堂中可以要求学生按顺序以及推想的方法进行记忆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有序”与“推想”思想。另外熟记之后可以为学生进行6和7的加减法计算打好基础,学生可以运用6和7的组成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特别是6可以分成4和2,7可

13、以分成4和3要加强记忆。因此,今后在教学8、9、10的组成时自己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课后反思有以前学前教育的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仍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同学理解有困难。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 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

14、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

15、,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