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全部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2802871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全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全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全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全部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教学内容:课本第9092页。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

2、地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二、交流共享1.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3、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指名说:(1) 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2) 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3) 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展开活动。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2) 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4、?(3) 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4) 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学生交流:(1) 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

5、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反馈检测 1.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实物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

6、。4.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四、反思总结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第2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教学内容:课本第9395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

7、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画“正”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是的,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交流共享1.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8岁和9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

8、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2.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蛀牙?有几颗?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指出: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3.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4.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

9、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5.整理填表。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集体交流结果,提问:(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流。6.提问: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集体交流,生1: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生2: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以后还会学习。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

10、做做”第1题。(1)出示班级课程表(2)出示需要整理的科目,告诉学生:一个方块表示1节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各有几节?(4)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一说。(5)小结指出:像这种用方块表示结果的图,叫做方块统计图,它能比较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先示范告诉学生游戏的玩法,然后告诉学生“平”是什么意思。)(2)提出要求:做20次,每完成一次在记录表上画“正”字表示。同桌开始做游戏。(3)独立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赢输平( )次( )次( )次(4) 同桌交流,说说输赢情况。比较同桌的表格,说说

11、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出:同桌两人的输赢的次数正好相反,否则说明记录结果有误。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水果图,师: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果、菠萝、西瓜,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可还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呢。(2)师:分组活动,了解并记录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人( )人( )人( )人(3) 交流结果,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学到了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它比较方便、常用;经过统计

12、,结果清楚;还认识了方块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一目了然。第3课时 练习十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识。2.使学生在参与收集和整理的活动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巩固分类整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数据。教学难点:实际调查并记录结果。教具准备:玻璃球、筷子。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练习十)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十”第1题。师:

13、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动物运动会,你看吗?出示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可以按照什么分类?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的个数?可以打“”。也可以画“”,或者其他你想到的方法。现在独立整理数据,然后填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跳高跑步( 5 )只( 8 )只狗兔猴( 5 )只( 2 )只( 6 )只 提问:哪种小动物只数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根据第几个表格来回答的?提问:跳高的比跑步的少几只?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板书: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不同)2.完成“练习十”第2题。师:(出示场景某停车场)现在看完动物比赛,我们要回学校了,停

14、车场里的车真多呀!你知道有多少辆吗?老师已经帮大家作了一个记录,看看它们各有多少辆?出示教材的记录表。提问: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追问:一个正字表示几辆车?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小汽车、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几辆?组织交流。指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统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情况,画“正”字记录数据,很方便,也是常用的方法。(板书:画“正”字,方便、常用)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第3题。谈话: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体育锻炼,但老师对大家的爱好还不太清楚,想请大家帮老师来作一个调查。我们活动主要有拍皮球、踢足球、跳绳和打乒乓球。每个同学先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展开活动。请小组长汇报整理好的数据。提问:如果在小组里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你认为哪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表格,全体分析。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2.完成“练习十”“动手做”。拿出准备好的玻璃球和筷子。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夹玻璃球的游戏,你玩过吗?边示范边告诉学生怎样玩。提问:你估计自己3分钟能夹住几个玻璃球?现在我们分组进行,请小组长负责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出示表格,组长写出各个成员的姓名。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结果,提问:你们小组里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你的夹球成绩在小组里排第几?班上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能夹多少个球?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第4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