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1906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专题强化训练:19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十九)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一、(2019郑州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早发剡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清晨离去内心又将为尘世思虑所扰。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而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D诗歌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真意远,饶有韵味。解

2、析颔联中“烟霞”泛指山水景物。“去”指离开。该句意为诗人吟着歌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答案B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答:_解析本题要结合诗歌内容与表达技巧答题,例如竹门半开,钟声未绝,可以看出从写景上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描绘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可以看出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竹”“松”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诗人形成对比,可以看出使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等。据此形成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写景上视听结合。竹门半开半掩,寺院的晨钟声隐隐回荡,松枝在雨后显得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幽深

3、、静谧、出尘的山林清晨图景。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山林中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反衬(或“对比”“衬托”)。“竹”“松”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诗人形成对比,同时呼应尾联末句,表达了诗人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二者皆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山林静谧、出尘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游记诗。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

4、奔忙,清晨离开此寺又要回到碌碌尘世的无限烦恼之中。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的山水胜景,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颈联写竹门半开半掩,寺院的晨钟声隐隐回荡,松枝在雨后显得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出一幅幽深、静谧、出尘的山林清晨图景。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天早晨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全诗语意幽远,格调高峻,使人山水之念顿深。诗文翻译暂且停下劳累的生计,休息在树丛间。离开后,又将为世间无限的烦恼所扰。吟着歌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心里觉得辜负了这水石静美的秋景。竹门半开,钟声未绝,松林雨后更加静谧,鹤群刚刚返回。明天早晨愈加忧虑惆怅,只能在尘世间回首望一望此

5、山。二、(2019福州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解析首句第一个

6、“穷”并非指“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此处“居穷道不穷”指人处于困境仍注重修养。答案A4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答:_解析分析情景交融的妙处,需要明确景物的特征以及景物和人物感情的关联。就景物描写来说,颈联写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和“泉声”从视听两个角度表现出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而这种环境的清幽和弟侄在战乱时期依然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的心境相符,环境之清幽即人物心境之清幽,诗人借此景表达出对弟侄勤勉好学态度的赞美。答案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

7、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诗歌鉴赏首联先叙弟侄虽处境艰难,未能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遵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而又自然晓畅: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仿佛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弟侄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

8、废时光、学业。全诗无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的高超艺术。诗文翻译为什么身处未入仕的窘境但自身修养仍不缺乏,身逢乱世自己却仍与太平盛世时一样?虽然故乡在打仗,可是弟侄一直谨守儒家的礼乐之道。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年轻时候的辛苦勤勉将受益终身,所以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丝毫不要放松自己的努力。三、(2019武昌区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云门道中晚步(宋)李弥逊层林叠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9、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的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山转岗回”“步随”“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迹。B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路更迷”紧扣诗题中“晚步”二字,勾勒出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蓄势。C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分别领起描绘景象,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巧,推陈出新。D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的醉酒老叟相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的醉酒老叟相映成趣”错,尾联中扶着青

10、藜杖的“醉酒老叟”就是诗人自身。答案D6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_解析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首先需要确定其表达方式,颈联显然是景物描写,所以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上句写樵夫砍柴归来,远处的野火熄灭,孤烟散尽,这既是远景描写,又体现出画面的动态之感;下句写春耕已疲的牛卧在田间休息,小麦还显得很低,相比上句来说这属于近景描写,同时又是静景。另外,颈联对景物的描写较为直接,并未有过多的修饰雕琢,这属于白描。明确了描写的手法,再联系景物特征和诗人心境进行分析即可。答案上句写傍晚时分,樵夫砍柴归来,远山上的野火渐渐熄灭,孤烟散尽,为远景动态描写。下句写困乏的耕牛卧在

11、犁边,早春时节,田里的小麦还显得很低,为近景静态描写。此联采用白描手法,将农事活动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紧扣诗题中的“晚”字,描绘出一幅静谧安详的山村春晚图,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题中的“晚步”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诗中所写之景是诗人漫步云门道中所见的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并且体现着“移步换景”的特点。首联写层林此明彼暗,山势峰回路转,皆因诗人的视角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发生变化。颔联写游云向落日奔驰,也是因自己沿着溪流前行而生出的错觉。诗人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阔远,辞意新颖,不落俗套。颈联写樵夫耕牛、孤烟麦田,有远景,有近景,动静结合,一切都是诗人“独绕”在如

12、画的山水之间所看到的。尾联诗人仿佛具有分身术,跑到画外欣赏起这幅有自己在内的“云门道中晚步图”了。全诗描绘“晚步”所见景物,笔法本是主实,有此一结,化实为虚,给诗境增添了空灵的意味。诗文翻译茂密的森林、重叠的山峰,从东到西望去一片幽暗;山岗回绕、道路曲折,更叫人迷茫。目光和游动的云朵一起奔向夕阳,脚步随着流水奔赴前面的小溪。樵夫归来,远处的野火熄灭,孤烟散尽。耕牛卧在犁旁,早春里的小麦还显得很低。独自漫步在美如辋川图画的景致中,有一位喝醉了酒的白发老翁扶着青藜杖。四、(2019贵阳市高三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

13、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作于欧阳修被贬滁州之时。“怀嵩楼”,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刺史时所建,因其曾分司洛阳,建楼以表怀念嵩山、洛阳之意。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凭轩远眺,只见云遮雾绕,将远处的滁州城重重围住,境界开阔而略显凝重,引发诗人凭高怀古之思。B颔联中“山争出”中的“争”字,化静为动,写出深秋季节山林经霜落叶,山色更显峥嵘气象,用语准确而生动。C颈联中诗人酒后“解带”“倚栏”,外显被贬之怅恨;而眼前之悲凉景象,也是他内心对人对己无限悲叹的投射

14、。D诗人深秋携友登楼赏景仍未尽兴,故而在尾联中采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与友人穷冬季节踏雪登楼再赏壮景的画面。解析颈联中“解带”“倚栏”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的潇洒从容,而“西风”“画角”“斜日”等景物描写虽有萧瑟悲凉之意,却是为了反衬诗人的气概。答案C8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_答案这首诗塑造了诗人虽然仕途受挫、遭弃被贬,但从容潇洒、傲岸坚强的形象。环境衬托(侧面描写)。以霜后“争出”的山峰、凌霜盛开的野菊、暮色中挺立的青松、冬日如玉的群峰衬托出诗人傲岸坚强的性格。动作描写(正面描写)。诗中写自己酒后“解带”“倚栏”的动作、日后“踏雪”看山的想象,既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惬意,更展现了诗人面对挫折打击时从容潇洒的气度。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之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