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1835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 1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5题,70分)1 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 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 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原6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主要参照点,证实“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已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这一时期,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

2、内涵之一是()A 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C礼乐制度崩坏 D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上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为辅,无弟然后传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

3、尊祖祢也。”丧服小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春秋左传A. 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B. 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C.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 D.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5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 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6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4、“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8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

5、念的核心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9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 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

6、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12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1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

7、缘政治的传统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14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1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16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

8、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17.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18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映出时风

9、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19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20“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A通判

10、 B 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21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监察制度的实质是()A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 B监察百官C中央集权加强的产物 D代天子巡守22.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23“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

11、措施是()A 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 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B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C宋太祖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25.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A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皇权专制

12、暗含统治危机26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 序号 描述 出处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 汉书百官公卿表 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 宋史职官七 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明神宗实录卷五 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丞相 三司使 军机大臣 B丞相 转运使 枢密使C御史大夫 转运使 内阁大学士 D御史大夫 通判 内阁大学士27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

13、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28.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9.“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通过这一条约获得的权益是( )A. 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 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 C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