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1563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再练高考题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

2、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2(2018新课标全国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

3、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

4、、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3(2019全国新课标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

5、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精练模拟题1(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东汉初年,疮痍满目,田园荒芜,恢复与发展生产自然也就成为这一

6、时期官吏的重要政务。光武帝刘秀适时地选拔任用了一批擅长农耕、体恤民情的循吏。当时,樊哔、张堪、茨充、任延、邓晨等人为郡守时,都以“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而功载史册。如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狐奴稻田8000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杜诗为南阳太守,不仅遗水排、铸农器,还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九真郡远处岭南,民不知牛耕,俗以射猎为业,太守任延推广中原生产技术,“铸作田嚣,教之垦辟”,使田畴广开,百姓充给。后调任武威太守,察河西旧少雨泽,乃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百姓皆蒙其利。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7、知识,概括光武帝选用循吏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武帝选用循吏的意义。(9分)答案(1)背景:东汉王朝初建;长期战乱导致农业生产倒退;民众对稳定生活的渴望。(2)意义:使先进的农耕技术在各地得以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2(石家庄2019届一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

8、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

9、制度的作用。(7分)答案(1)特点:日臻完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考核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考核内容广泛,标准详细系统;考核程序严密;考核结果与官员奖惩相结合。(2)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激励官吏改善吏治;巩固和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对后世有借鉴作用。3(汕头2019二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幼年即位,和母亲承天太后共同执掌朝政40年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与强邻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他们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有才能的契丹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汉将,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建立了主持科举

10、考试的常设机构。圣宗与太后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使朝野风气较为清正。圣宗时又多次更定法令,规定奴婢犯罪由官府治罪,主人不得擅杀。同时,辽圣宗还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自阿保机(872926年)以孔子学说为治国的主导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在辽朝统治集团中的影响逐渐加深。辽圣宗称唐太宗、后唐明宗和宋太祖、太宗为“五百年来中国(原)之英主”,积极学习中原的统治方式和思想文化。圣宗多次下诏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随着各种制度和机构的健全、完善,辽朝的文治渐兴,史学也有所发展,修史制度也

11、渐趋完备。契丹与辽朝的历史从口耳相传进入了使用本身的文字记录阶段,为研究契丹民族和辽朝的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资料。摘自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积极作用。(7分)答案(1)特点:注重吸收中原统治方式;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扬弃契丹民族旧有传统;重视政治与法制建设;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改革措施全面、深入;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改革持续时间久,效果明显;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得到较广泛支持。(2)作用: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促进了辽朝的文化进步与思想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加速了契丹民

12、族封建化进程。4(开封2019届一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英国济贫法自1601年颁布至1948年废除,历经300多年,几乎贯穿了英国自传统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的全过程。16世纪的圈地运动迫使众多农民背井离乡,失业现象日益严重,迫使政府考虑救济贫民问题。1572年开始征收济贫税,1576年设立教养院,收容流浪者,并强迫其劳动。1601年颁布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授权治安法官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662年住所法规定贫民须在其所在的教区

13、居住一定年限者方可获得救济。1723年的济贫法进一步规定设立习艺所,受救济者必须入所。1782年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扩大了济贫面,对教区收容院以外的贫困者给予救济。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规定贫民只有在进入“济贫院”后,方可获得食物救济。该院被称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人们按年龄性别分居,贫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离。没得到监工书面批准,不得外出或者接见来访者。穷人除了万不得已,不会申请救济,很多人不得已走上工作岗位。1911年放宽救济条件,1913年又改善了济贫机构的环境。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济贫法正式废除。(1

14、)阅读材料,概括英国济贫事业发展的特征。(7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国济贫法不断变革的因素。(8分)答案(1)特征:济贫管理逐步规范化;从单纯济贫本身到关注济贫与经济的协调;设立专门机构管理;通过立法不断调整济贫的内容;救济方式不断多样化,救济条件从宽松到严厉再到放宽,不断扩大济贫对象等。(2)因素:社会贫困导致矛盾激化和民众争取社会保障的斗争;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发展;政治掌权者的更替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平等思想观念的进步。5(福建宁德2019年二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90年后,日本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低迷期和多党联合

15、执政的混乱期,党派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交织混杂的局面。在新的挑战与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日本原有行政机构设置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端日益严重。1996年,以首相为会长、全部委员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行政改革会议,历经59次讨论后提出行政改革的总体方案。1998年,又成立了以全体内阁成员组成的改革推进本部,专门负责实施改革方案,并设置了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顾问会议来监督改革的内容和进展情况。1999年,国会通过了包括中央省厅等改革相关法的大纲等多个相关法案。2001年,改革推进本部依据法令,将原中央政府机构由1府22省厅缩编为1府12省厅,并计划10年内将公务员总数削减25%;同时,将国立医院、邮政、博物馆等84家单位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去,委托给民间管理实现民营化;推进地方政府合并,计划将原有的3 000多个地方政府缩编为1 000个左右。摘编自董武日本的行政改革及启示等(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7分)(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及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特点。(8分)答案(1)内容:缩编中央政府机构和人事;推进政府附属部门民营化;合并地方政府。(2)背景:经济长期低迷;政局交织混乱;原有行政体制弊端突显。特点:政府主导和推动;民间参与和监督;立法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