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520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单元综合练习一、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列各题。1. 解释下列句中点的字词(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嵁: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佁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3.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冽:凉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4.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2、.其岸势犬牙差互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 “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 ,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6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圩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注释】 。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 庥(xiu) ,竹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3)北堕小潭( ) (4)卷石底以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4、一组是( )。A有泉幽幽然 然则何时而乐耶B其侧皆诡石怪木 其真不知马也C然卒入于渴 卒或有所闻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长可十许步。译文: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译文: 2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

5、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游居柿录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任之而已()辄复不遂()2.翻译下列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译文: 3.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 。 4.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 ,乙文表现了 。四、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百废具兴( ) (2)连月不开( )(3)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微斯人,吾谁与归?4.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 字) ;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每空 4 字)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7、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6文章第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五、阅读岳阳楼记中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 (2)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六、阅读醉翁亭记 ,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 分)(1)翼然临于泉上( ) (2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野芳发而幽香( )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6)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8)太守谓谁( )(9)名之者谁 ( ) (10)佳木秀而繁阴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 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 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快乐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 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

10、出而林霏开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1 分)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B文章写“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4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7请在一二段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