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250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语言符号对媒介传播的作用-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摘要:交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间的交往。交往手段归纳起来不外乎语言符号系统与非语言系统符号系统两大类。语言符号系统在交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而非语言符号系统在交往中的作用比较隐蔽,甚至难以捉摸,但又是真实的,在某种特定的而交往情景中还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非语言符号在当代媒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意识到了非语言在传播过程的意义不可忽视。关键词:符号 非语言符号 言说技巧 交往 媒介传媒非语言符号包括体语、视觉非语言符号和听觉非语言符号。它们在电视新闻画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好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讲究技巧,灵

2、活运用非语言符号的各种表现方法,从而成为电视画面和其他传播媒介重要的表现内容。以“512”汶川地震为例,非语言符号在媒介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特殊意义。 一 非语言符号-图片的表现力 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把非语言符号称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都理解的微妙代码”,而报纸、杂志利用图片不但传达了传播者的用意与想法、事实与报道,而且受传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翻译和反馈。楚天都市报19 日的头版是大幅“5.12”背景镶嵌祝福蜡烛的图片,且将背景刷黑。从皮尔斯角度讲,该头版是图片符号、标识符号和象征符号的统一体。如头版图片中的“烛火”好似人们为逝魂而闪烁的泪珠

3、,又像“多难兴邦”的信念给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20 日的头版是天安门前半降的国旗和举国默哀场景图,色调是黑白红,其中红色国旗格外惹眼。它不仅是对逝者的默哀和祈福,象征苦难压不倒中国人,还表达了举国人民团结一心,紧密围绕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决心。21 日的头版是失去家园的村民背负家当,手拿结婚照离开故乡的场景图,图片上方配以“永不忘却”的加粗标题黑字,令读者看得揪心和感慨,灾难中“亲情”得到凸显和扩张。报纸的版面整合中大量使用图片,楚天都市报在“哀悼日”三天的报纸中均设置了“镜头”版,专门集纳整合地震图片,以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19 日“镜头”占三个版面,A09 版主题是“满目疮痍处 见证大搜

4、救”,共 9 幅图,如北川一救援点临时帐篷连成片;A10 版主题是“都江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共 10 幅图;A11 版主题是“徒步九小时,挺进映秀镇”,共 10 幅图。20 日“镜头”占四个版面,1617 版主题是“亲爱的孩子,让我们为你擦干泪珠”,共 14 幅图,如 7 岁小男孩在废墟中找到自己破损的玩具枪等;18 版主题是“挺进南坝镇”,共 8 幅图,如灾区群众朝外撤离、子弟兵向内挺进等;19 版主题是“重生”,共 8 幅图,如复课仪式上的眼泪。21 日“镜头”占四个版面,A14 版主题是“放下伤痛,开始新生活”,共 7 幅图,如受灾群众排队打饭秩序良好等;A15 版主题是“齐心合力,

5、中华一家人”,共 7 幅图,如志愿者高喊“我们至少还活着”的口号的场景;A16-A17 版主题是“他们,带着湖北人的爱战斗”,共 13 幅图,如空中抢修。所以,从符号学分类的角度看,照片作为肖像符号的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对内容的表达有重要影响。罗兰.巴特认为符号有两层含义,即明示义和隐含义。其良好运用,往往能达到一般文本难以达到的传播效果。比如在照片的设置上,被放置在照片中心位置的,往往是新闻事件的中心人物,此外从照片拍摄的角度说,对焦和仰角也暗含着对人物身份的说明。这些都体现符号表达意义的双重性。报纸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工具,则更要重视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反馈信息,在信息技术的时代

6、,对非语言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这样,非语言符号降低了人们的信息记录、传播信息的门槛,从而可以是非专业的个人进行传播信息,就在“512”汶川地震中,通过非语言符号向人们传达了巨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以达到视觉冲击力,是人们心灵深处产生强大的反应,让人们知道灾区人民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送去温暖,送去爱心,所以,传播媒体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二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画面上的表现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以后,其影响波及很多地方,在场灾难中媒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时时报道灾区情况,关注救灾的过程及其部署,其中非语言符号起了非常的传播作用。我们知道,根据电视新闻文字稿完成配音

7、和形象素材构成的电视画面,其都成为电视新闻的两个平等主体,二者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谁都不能取代对方。非语言符号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运用电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观众既能很好的阅读电视字幕和主持人解说灾区现在的具体情况,包括救援、安置、受灾情况、感动画面等,又能通过视频画面这种非语言符号传达汶川的地理环境,以及这个地方受灾严重的范围程度,都能通过形象的视频或者一些数据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电视画面增加了受灾地区的信息资料和信息量。而非语言符号浓缩的大量信息,能使受众更容易地翻译与了解,所以,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是电视新闻在报道汶川灾区是突出了这次地震的摧毁性和严重性。大众传媒在灾难发生以后,

8、用最快的速度、最全面的视角向受众传达灾区的受灾情况和救援情况。非语言符号在这次灾难中得到了重视和运用,电视画面上的非语言符号更进一步的增强了新闻的可思性与灾区同进退,手牵手感人事迹的精神教育,而这种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信息,离开了创作者的编码和译码,受众也可以明白了解灾情的严重性,更体现了电视画面对信息的传播,爱因斯坦指出:“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不错,在汶川地震的电视画面中,将每一位坐在电视机旁的受众(或以不同媒介看到的视频画面)看着灾区惨不忍睹的画面、滴滴血泪的画面、悲惨哭泣的画面、紧张救援的画面这些非语言符号将受众引向了情感的交流,夹杂着综合的心里感受,将自己也身临其境的

9、为灾区人民加油,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灾区人民同舟共济,铸成生命的长城线,再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又从情感的交流将受众引向了思想的交流,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再次展现与传承,受众开始在贴吧、QQ、博客上写了大量关于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事迹、感想、和许多鼓励的话语等,成为一种思想被传播,这就是以非语言符号为基础,传播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在电视画面中,一段深刻的文字能引起受众和听众的思考,一组意味深长的画面能使受众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就在这次地震中,这些隐藏的非语言符号对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起到了推动力。三 非语言符号的“言说”技巧人类学家霍尔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无声信

10、号”。具体到主持人业务,或者在突发的事件中,非语言符号以其真实性、可靠性、外显性、隐喻性以及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成为节目支持人“言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在汶川灾区,记者和主持人利用非语言符号在地震中以合情、合境、宜己、宜人的技巧向受众传播了灾区的情况和救援的实情,当救出每一位压在废墟下的难者,记者以及时快速向外传达喜悦的消息,又就出了一名受灾的群众,这是振奋人心的事情。合情、合境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每一瞬间在同外界讲话”。我们身体所发出的非语言符号在无时无刻的“喃喃自语”,向外传递着人的情感与思绪在视觉非语言符号方面,我们说“诚于衷而形于外”,表情和动作却会把某些微妙的、不合拍的东西流露

11、出来,所谓“表情动作出卖了你”,在报道灾区情况时,记者看到惨不忍睹的场景,自己也情不自禁的流泪,出现在电视画面里,主持人则有时听到哭泣的声音,瞬间把苍白的情感传递了出去。“合境”就是主持人和记者的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要与节目内容、风格以及具体的节目场景相一致。就“512”而言,主持人和记者能够根据报道的内容应用听觉、视觉的非语言符号深刻的报道了灾情,有救出的小同学向解放军敬礼、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指挥工作,亲自救两位小朋友而受伤的视频中,记者也在现场利用非语言符号向外传达信息。所以,合境、合情的运用非语言符号能够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使新闻节目更精彩的进行下去,使受众产生联想和看下去的欲望。宜己也是

12、一种非语言符号的表现方法,在“宜己”一点上,杨澜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她在论及自己的个性表现时说:“我力争不做和我内心感受不一样的事,渐渐地,观众从我的个性语言中对我有了解,他们心目中的杨澜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而不是自相矛盾”。在四川发生地震以后,记者、主持人都是很注重自己穿的衣服,因为没有穿特别艳丽的服装进行采访,都是一些与当时情景很融洽的服装颜色,但还是穿着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样子,这就是于自己报道内容相一致,与自己性格相一致。文献:新闻实践2008 年第 7 期非语言符号的“言说”技巧 作者 宋晓农业务研究中运用好非语言符号 作者 王汉钦非语言符号对电视表现的浅析 作者 林云百度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传播学修订版 作者邵培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