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127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岩古镇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魁”故里焕发新活力青岩古镇借旅发大会阔步向前迈进山亭临崖立,水阁傍江生;夏雨留恋处,花溪山谷青。高原明珠,名不虚传,走进花溪,到处是风景,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微风带着凉爽沁人心脾。让人驻足的不单是花溪的山水,还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以及让人流连忘返的无数美食。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来到了有600年历史的青岩古镇。此次青岩之行,我们主要任务是查看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了解青岩古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岩古镇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如何利用已有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如何突破旧有的理念,焕发出新的活力?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的

2、青岩古镇,敞开巍峨的城门,微笑着,迎接着我们。一座城池:600 年岁月垒成的石头城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 29 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四大名镇之一。明洪武十年(1378 年)贵州前卫于九脉之隘、五峰之中选址建军事屯堡,住有屯军百余户,是为青岩伊始。古镇巧妙运用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合理布局,攻防体系完备,几百年经历无数战争,有攻不破的青岩城之誉,徐霞客游历青岩时评价其区位为贵州“南鄙要害” 。古城墙初为土垣,两百年后,土官班麟贵将屯堡扩建为青岩城,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约 3 平方公里。目前,古镇布局因袭明、清格局

3、,经修缮,南门(定广门) 、北门依然巍峨屹立,显示当年作为军事要塞的雄姿。高而结实的城墙,和石条铺成的街面,狭窄的巷道,儒道佛、基督教、天主教等聚集,相安无事,共同发展,给古镇增添了古老和神秘感。行走在石板铺就的小巷里,仿佛被时光拉回到了几百年前,目光所及,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脚下的青石板被踩得光滑锃亮,沿街的许多房子顽强地保存着历史的原貌,虽然部分老墙以残垣断壁的形式出现,但也告诉了大家古镇饱经风霜的过去。街道的两边是错落有致的商铺,白色的遮阳布下,摆满了出售的特色商品,像玫瑰糖、鸡辣椒、盐菜、腊肉等等。这些都是几百年来青岩的美食。扩建

4、的街道边,也新修了一排房子,后面建的房子仍是清一色的仿古构造,呈现出过去和现在结合的和谐,城墙和是清一色的石灰石,工整地排列堆砌,向人们展现青岩古镇厚重的历史。走累了,我们走进一家小院歇息。主人客气的给我们倒茶,介绍小院的历史。驻足小院,抬眼一望,楼阁雕梁画栋、飞角重檐相间,制作工艺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栏杆门窗雕花,花卉鸟兽图案遍布,虽然年代久远,但仍不减当年魅力。各种假山,盆景也装点着不大的空间。在小院里,有种置身苏州园林的感觉。在今年年初的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肖莎提出关于市级资金加大对省旅发大会青岩景区配套项目支出力度的建议 ,建议市级资金向花溪区倾斜。青岩古镇

5、旧城四周有城墙,皆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依山就势,巍峨险要,颇富山寨城堡特色。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有建于清代的城南定广门。四门内外原有 8 座石牌坊,现存 3 座,皆为白棉石建造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其中赵理伦百岁坊一反常规的石狮雕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 37 处,其中 8 座石碑坊现存 3 坊。保存较完整的有迎样寺、慈云寺。赵以炯状元故居、川祖庙、万寿宜、云龙阁、文岩书院等。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柜

6、台,保留了浓郁的南方古民居风韵。镇内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因此,青岩古镇又誉为青岩石头城。一镇四教,各念各的经外来的文化也是通过小路悄悄地进入古镇的。宗教的影响尤为典型,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了。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佛教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出庙门不远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 。还有道教的宫观,在袅袅的青烟中传出道家的祷文。三位名人:小城里他们的传说很多青岩的名人数不胜数,但被

7、一直被小城居民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清代的周起渭、赵以炯、平刚三位明贤了。周起渭(16651714) ,字渔璜,青岩人。15岁时,以灯花诗崭露才华,传诵一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参加乡试,中解元(第一名) ,被聘参与编修贵州通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参与编修康熙字典 ,任纂修官,名列第三。曾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周起渭一生成就在于诗歌创作,著有诗集四集, 回青山房诗集 、 稼雨轩诗集 、 燕山尘土集 、 桐野诗集 ,其诗不集积习,自辟蹊径,讲求神韵,主张“于诗不多作,不苟作” 。被誉为清代诗坛“风压之宗,领袖群彦”和黔中第一诗人。被称为清初杰出诗人。

8、 清史稿评价其“诗才隽逸,尤致力于苏轼、元好问、高启诸家。贵州自明始隶版图,清诗人以起渭为冠。 ”当然,现实生活中,关于他的对对联的传说更多。周起渭自小聪慧无比,12岁就能吟诗联对,尤喜游山玩水。中进士后,一次,周起渭接到主考浙江的圣旨后,就顺道先到镇江,去游金山风景和古刹金山寺。金山寺方丈也是一个满肚皮学问的老学者,他见周起渭来游山景,连忙殷勤招待。老方丈曾耳闻过许多有关周起渭“巧联妙对”的轶事,今目睹风采,见是一个似乎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心里想:会不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方丈毕竟上了年纪,陪着周起渭游了一天,脚头也觉得有点重了。傍晚,老方丈陪着周起渭在喝茶,这是一间傍山面江的僧房,望出去一

9、览无余。方丈傍窗而坐,一边细细品茗,一边海阔天空聊天。窗外暮色苍茫,只见沙滩金黄一片,水天一色。突然,一阵暴雨袭来,豆大的雨点砸在沙粒上,似乎嘣嘣有声。老方丈兀地有感,就随口出一联道: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这是一个比较难对的联, “沉” 、 “陈”两字,读音相同,其意相反,老方丈有意要考一下周起渭的才学。周起渭心里有数,这时,刚好小沙弥捧来一对大红烛,摆在窗口,烛光被风一吹,火焰立即倾斜,周起渭灵感一动,随即对道: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老方丈佩服的五体投地,忙道:“大才,老衲不敢得罪贵人了!”周起渭却很谦虚,说:“小可蒙高僧夸奖,不胜荣幸!”第二天,周起渭风尘仆仆来到杭州。店铺里早已住

10、满了前来应考的文人,不少举子纷纷求见。有的想拉关系,以拜见为名,通通关节;有的想来目测一番,周起渭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当然,其间也不乏刁钻古怪之人。有姓朱姓王的两位贡生,想当面来难难周起渭,考查一下周起渭的真才实学。周起渭与朱、王两贡生一番寒暄之后,姓朱的立即口出一联,要周起渭对。联曰: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把自己比成“凤凰” ,意存揶揄,朱贡生出联后,甚为自得,坐在椅上抖着脚,存心要看周起渭出洋相。不料周起渭略一沉思,即对道:北龙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朱贡生闻联脸红,拉拉王贡生的衣角,想溜了,但王贡生一动不动,也出一联曰: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联语气势磅礴。

11、连朱贡生听后也为之一振,欲走的双脚停住了。须臾,只见周起渭也蓦地从椅上站起,朗声对曰: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朱、王两贡生碰了一鼻子灰,这才知道天外有天。据说他们后来同时中举,也得一官半职,并且还能终生谦虚待人呢!周起渭当年名噪京华时,仍虚心地师事文坛泰斗王士祯和朱彝尊,并与名流田雯、查慎行、查嗣瑮、宋荦等时相往来,谈文论艺,相互砥砺。因其才华卓越、道德高尚,被时流推崇为“力持风雅,领导群彦”的文坛领袖。周起渭一生中提携和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浙江乡试 “亚元”方婺如,其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文家,与方苞、方舟齐名,时称“三方” 。周起渭唯才是举的官风,颇为浙中人士赞许。赵以炯自

12、幼就聪明好学,加之赵三太陈氏教子有方,使得赵家家风乡邻尽仰。同治四年(1865 年)赵以炯 7 岁时,随本家赵辑五发蒙。同治六年(1867 年)受读于吴竹堂(登桂) ,其弟以煃也于同年发蒙于竹堂先生家,出身在府学庠生的吴竹堂对赵以炯、赵以煃日后成才中举影响很大。以后,赵以炯还曾受业于顾伯芗、高扬华两先生。光绪二年(1876 年) ,赵以炯和赵以煃二人入贵阳贵山书院深造,受读于前任贵州学政韦伯谦,并受到贵山书院黄芷衡的熏陶。在此间,赵以炯学识渐长,写出何谓儒家之教等心得,深得其师韦伯谦赞许。光绪五年(1879 年)赵以炯中乡试第十名,成为举人。以后仍继续在黄芷衡、莫芷升(庭芝)等指教下继续深造。

13、光绪十二年(1886 年) ,赵以炯和赵以煃进京参加会试,题目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赵以炯所作之文本房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赵以炯在会试中成为进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状元。赵以炯中状元后,云贵两省皆喜。明清状元大多出在江南地区,而于今第一位大魁天下的状元却是贵阳青岩的赵以炯,这对被人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使得人们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时在京城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写下了一副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

14、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李端棻还为贵阳名胜之一的君子亭重修竣工题写一副楹联:游钓记芳踪,重看莲沼波清平刚(18781951)字少璜,青岩镇人,中国贵州省辛亥革命的先驱。平刚自幼聪敏伶利,性格倔强。八岁读私塾,二十岁考取秀才。戊戌变法后,平刚结识了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乐嘉藻、彭述文、蒲藏锋等人。1905,赴日本学习法律,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广州设大元帅府时,任大元帅府秘书。平刚虽有较高的资望,但他决不向上攀附。民国三十年(1941),有老友约平刚到重庆去见蒋介石,他说:“见之有何用处,不过去讨封赏。 ”拒绝前往。民国三十二年(1943),蒋介石来贵州视察,许多官吏求见,趋之若鹜,平刚漫不

15、经心。开会休息时与蒋介石见面,也只大谈贵州天气,不谈政事。蒋介石欲召开茶话会,有请平刚参加之意,平刚说:“如此武断约会,不先征得我们同意,我不参加。 ”他对贵州辛亥革命先烈十分缅怀,不顾体虚力衰,写成了贵州革命先烈事略一书,为研究贵州辛亥革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史料。民同三十三年(1944),日本侵略者进攻黔南,蒋介石派汤恩伯到黔,桂了解战情。汤恩伯见日军来势凶猛,下令放弃贵阳,强迫民众疏散。贵阳缄顿时大乱,到处是逃难的人群,到处在焚烧物资,火光,烟雾笼罩着贵阳城。平刚见贵阳居民人心浮动,贵阳城不待毁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就先毁于国民党军队之手,心如刀绞,多次质问吴鼎昌,汤恩伯等人。平刚公开质问汤恩伯

16、:“身如总帅者,远居后方,每日只知下令疏散,不顾一切。试问,不能守大塘而欲退守黔灵山,不能守黄沙河而欲退守乌江河,若果节节后退,敌军合围前来,我军岂胎在贵阳、马场坪之间与之决战?”这番话一针见血,揭露了国民党统治者媚外压内,以强凌弱的本性,深受社会各界赞许。离青岩城东二里处,有一飞云山,山上古木参天,绿色浮云,灰鹤白鹭自由自在翱翔栖息于林梢。这么珍贵的一片树林,差点毁于国名党的军队手中,还好平刚奋身保护。抗战时期,为拱卫陪都,国名党汤恩伯部十三军驻扎青岩。该军官兵飞扬跋扈,纪律涣散,横行无忌。此时任贵州省参议院参议长的平刚身体不好,官高职闲,常住青岩老家。1944年春,平刚在家看书,忽报有一排国军正在飞云山砍伐罗松,平刚本对汤恩伯手下这些士兵霸道无理不满意,听得此事,无名之火蹿起老高,拄着藜杖,赶到现场。此时,已有两棵五六丈高的罗松被砍到,平刚见状,怒不可遏,跳脚大骂。那排长蛮横无理,竟拔出匣子枪。平刚气得浑身颤抖,吼道:“你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