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784351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九练1、(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2、20世纪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认为“中国历史,即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后来的版本只介绍孔子的生平。而上海文明书局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则侧重孔子思想评析,

2、指出“孔氏之说,尤为历代君主多利用”这反映出当时( )A.学校教育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变革 B.社会转型带来了认知的多元化C.废除科举否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D.革命思想主导着教科书的编纂3、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政策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D.这些法律不符

3、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粮、棉、油及某些副食品严重短缺现象,中央政府在1950年10月提髙粮棉比价;1953年10月实行粮棉统购统销后再次提髙棉粮比价;1956年调低重工业产品调拨价格等。而对蔬菜一类的商品则提倡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在价格上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这说明中央政府( )A.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求B.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完善C.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D.完全照搬苏联经济模式5、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庞

4、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电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电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展马、祭祀和宴维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阔阁相望,桑麻翳野”。一一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

5、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6、,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一一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太平天国主张和外国人正常交往,故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允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这不符合外交惯例,反映了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

7、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20世纪初和之后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评价可以看出,清末民初,社会转型带来了人们认知的多元化,故B 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学校教的相关内容,排除A;材料未体现废除科举制的内容,排除C;材料未说明革命思想的内容,排除D。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1929年、1931年进行了三次王地政策调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土地政策进行及时调整,故A项正确;“对土她斗争的认识达到最高度”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所提及的土

8、地政策都非常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政府主要对重要物资、严重短缺的副食品以及重工业产品进行价格管理,而蔬菜一类的 商品则依靠市场进行调节,这说明此时实行计划管理与山场 调节相结合,故C项正确。我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56年后,A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于1956年,故排除B项。苏联的经济 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与材料中中央政府适度利用 市场进行调节的情况不符,故排除D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处于全国政治中心;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政府重视边防

9、提供特殊机遇;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的推行;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2)特点: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人口大量西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交融创造了条件。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可知处于全国政治中心;由材料一“西北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可知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由材料一“政府驻成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可知政府重视边防提

10、供特殊机遇;由材料一“为持久计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可知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的推行;由材料“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可知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可知因为日本侵占了东北地区,因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说明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由材料二“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可知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由材料二“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可知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由材料二中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立的工业、交通、企业来看可知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由材料二“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可知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第二小问历史作用,由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地区的背景“抵制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及开发西北地区的措施可知使西北地区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人口大量西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为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交融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