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新课标人教.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83492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新课标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新课标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新课标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新课标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新课标人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听课和分析课课这是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上每天实施着对学生的教养、教育和使学生全面发展。课的质量高低不仅决定知识的巩固性和深度,而且决定能否培养起学生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念、对知识和科学的热爱、对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尊重。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和创造力,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书籍的热爱。课是学生的智力生活的这样一个主要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进行着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刚刚迈出生活的初步的学生之间的精神交往。教师的个人榜样在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 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

2、识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的生活的整个的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紧密地融合为一体。教师的个人榜样,这首先是指他的信念的力量,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的道德面貌(用自己的智慧、理智和知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而服务)。 在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有许多东西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生活的智力丰富性、教师的教学法技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多方面性,都取决于听课和分析课这一工作是否有高度的科学水平。由于学校领导人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而使课堂

3、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就能提高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水平。从课好像引出了几十条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线索,这些线通到课外活动,通到学生的自我教育,通到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实验,通到经验的交流,通到全体教师对家长的工作。下面我想就听课和分析课的问题向年轻的校长提几点建议。(1)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 只有当学校领导人掌握了足够的事实和进行足够的观察时,才能在教学和教育过程的这个领域里达到工作的高质量。经常听课和分析课的校长,才能了解学校里在做些什么。一所学校里可能有15名教师,了能有50名教师。无论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情况,校长都必须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地、按一定的制度去

4、听课和分析课。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尽管学校领导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我给自己定出一条规则:如果我没有听过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我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如果今天碰上开校长会议,那么,本来在今天要听的两节课,就得移到明天来补上。这样一来,我明天就得过一个很紧张的工作日:要听4、5节课。要是预定将到外面出差4、5天的话,我就提前在两星期内把每天听两节课改为听3节课。遗憾的是,有些校长,学校只有15个到30个班,在整整一年里只听70、80节课,甚至更少。这种领导好比是一个被蒙住眼睛去上班的人,他在黑暗里徘徊:能听到一点,但是什么也看不见,不了解,不理解。 在教育

5、学上来说,校长分析教师工作的最适当的形式,就是定期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既要听有20、30年教龄的教师的课,也要听一年以前刚进校的教师的课。有些学校的领导人错误地认为,对于那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可以少听他几节课。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取决于他的教育学知识的质变和深化。进修提高首先意味着,教师今天对于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已经不同于昨天。一个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不断地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好像是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是他的成长和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 校长去听课和分析课,不只是为了教给教师一些东西,给他们提些建议。

6、学校这个教育实验室,是全体教师的创造性的结合体,是每天不断的智力交往,是精神财富的相互交流。对有经验的教师,应当听他足够数量的课,这是为了把他个人的创造性实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吸取到学校的集体的教育实验室里来。 听课和分析课,应当从开学的最初几天直到停课前的最后几天都在进行。既不要在开学初“加快进行”而浪费时间,也不要像有时候所做的那样,在学年结束前的两三个星期就停止听课了,认为学业就要结束了,一切事情实质上已经定了,校长对于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干预未必会有什么益处。其实,是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在上课的最后几天,听课和分析课能够提供许多东西,不仅有助于对知识质量做出有价值的概括,而且能够看出教师

7、是否善于制定进一步改进自己工作的途径。 在校长的工作中,除了经常性的听课以外,有时集中地听一系列的课(即一个课题、一个章节的好几节课),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听课方式之所以必要,是为了看出和理解各种教育现象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揭示出教育过程的主要的依存关系掌握牢固而深刻的知识的条件和产生肤浅的知识的原因。总之,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2)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达到? 许多课(甚至有多年教龄的教师的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善于明确地提出课的目的,并且使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8、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的目的。漫无目的的课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增加学生的疲劳,使它们养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习惯,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懒惰。 看起来,好像理解课的目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事。“课的目的吗?”一位一年级教师重复着我的问题说,“那就是让学生读读,做做复述。这就是课的目的呀。” 我们走进课堂。一种令人担忧的感觉控制了我:这里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学生上完这节课就跟没上时一个样,他们的技能毫无长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没有提出正是应当在这里提出的主要目的,即:教给所有的儿童(不只是那几个被喊到的儿童)阅读,发展他们的阅读技

9、巧。教师对孩子们说,当被喊到的同学在朗读时,大家应当仔细地听,记住他读的错误,然后大家来纠正。一年级的阅读课文是很简单的,词也很容易记住,所以孩子们记住那些读错的地方并不难。当发现同学朗读中的错误以后,孩子们就不再听了,他们也忘记了要仔细地看着课本的要求,因为他们害怕忘记了错误。接着孩子们纷纷举手,要求纠正同学的错误。气氛是很热闹,但是益处甚少:孩子们并没有学习阅读。 问题并不在于让儿童看着课本去检查同学朗读得如何。问题首先在于让儿童看着课本,按音节地读词,进行默读(或者轻声地读)。在这种课上的教学目的,正在于让每一个儿童独立地阅读。要达到这个目的(这正是小学特别是一、二年轻阅读课的最重要的目

10、的)并不是很容易的。这里必须最大限度地注意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情况。有的孩子读得快些,有的孩子读得慢些,这一切都应当估计到。不要害怕有的孩子落在后头,读的不是被教师喊到的同学所读的那个地方。也不要害怕孩子们读得嗡嗡响,好像一窝蜂。并不是所有的一年级孩子都会默读的,在这一点上不必着急。孩子们朗读时的声调表情力较差也并不可怕,先让孩子们学会读词,以后就能表现出词的情感色彩来。 在听课后分析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我所注意的正是这些缺点。现在教师对于在这种教学工作中,什么是课的目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是在那些好像工作非常单纯、确定目的没有任何的场合下,确定目的反而是很困难的。属于

11、这一类课的,除了小学的阅读课以外,还有外语课,还有那些要解应用题的算术课、代数课、几何课、三角课、物理课、化学课。在外语课上,主要的学习形式是阅读课文。可是正是在这种课上,经常会遇到浪费时间的现象:没有让每一个学生去独立地、个别地钻研课文。而外语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发音器官,每一个人单独地读课文,最好是小声地读。还应当专门分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默读,这时教师必须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应当教给学生独立工作。 在解答应用题的课上,应当怎样提出课的目的,并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你们大概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应用题读了一遍,几个最好的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弄懂了,于是造成了一种印象,好像全体学

12、生都懂了。就连教师和校长也常常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如果你去问问学习较差的学生,他对应用题的条件是解释不出的,他并没有弄懂。一个学习最好的学生在黑板上解应用题,在他解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喊一些学生主要也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在原地回答问题,解释应用题于是,教师认为,这节课上所提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学生在学习解应用题。然而在这种课上,实际的情况究竟如何呢?总的来说,差生和中等生没有学会独立工作。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上了7、8年学,他没有独立地解答过任何一道应用题(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 遇到这种现象,就要向教师提出建议:不要过分迷恋于集体作业的形式,不要造成一种一切顺利的表面现象。要把学生的独

13、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向全班布置好几种不同变式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去独立地解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应用题的条件,让他自己去思考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性。在开始阶段,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学生用15分钟就解出了一道应用题,还需要再给他一道新题目,而另外一个学生直到下课还没有解完一道题。对这一点,你丝毫不要感到着急或失望。在下一节课上,你还把那一道没有解出的题让那个学生去做,让他思考、再思考。一定要迫使学生独立工作。 正像肌肉离开劳动和锻炼就会变得萎缩无力一样,智慧离开紧张的动脑,离开思考,离开独立的探索,就得不到发展。总有一天,就连最差的学生也终于会独立地解出应用题

14、的。 我想对年轻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提一点建议:请你们去听一些和分析一些数学课(包括初、中、高各个年级的数学课),其目的在于专门地分析一下学生思维和脑力劳动的独立性。在听这些课和分析这些课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每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师是否提出了这样的目的即毫无例外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3)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 许多课的严重缺点就是在课的第一阶段即在检查家庭作业时浪费时间。正是在这里最容易忽略课的明确目的。教师在1520分钟内提问3、4个学生,给他们评分,而全班其余的学生在这个时间内却无事可做。这样日复一日,就使学生逐渐变得懒惰了:在一节课的1/3时间里,他

15、们什么事也没有做。这种惰性接着又会迁移到课的下几个阶段。检查和评定知识变成了目的本身,教师提问学生就是为了给他打一个分数。在听课的时候,请你们注意观察:当被喊到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班上其余的学生在做些什么。在检查知识的时候,应当让所有的学生教师都在从事积极的、独立的、个别的脑力劳动,而且在高年级(七至十年级)这种劳动应当具有自我检查的性质。但在实际上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些优秀的教师有一种做法:每一个学生有一本草稿本(各门学科合用这一本)。在检查知识的时候,学生都把草稿本打开,听着教师向被提问的同学所提的问题,然后各自拿起铅笔,在自己的练习本里写出简短的、主要含义的答案。根据问题的题意,经常

16、可以把答案写成图表、示意图、详图、简明的列举等形式。这样,教师就能逐渐教会学生独立工作,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学生就会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每一个学生好像都在把自己的知识跟被提问到的同学的知识进行比较。 在有一些课上,全班作业的性质可能把学生引向机械地、单调地重复黑板上所写的东西。例如,在语法课上,被喊到黑板跟前的学生把自己造的句子抄在黑板上。许多教师就让全班学生把这个现成的句子照抄下来,这样做是不能刺激学生的独立脑力劳动的。在这样的课上,只有使学生的脑力劳动个体化,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的智力活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都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己造句。 这样,在分析课的时候,就要注意分析: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在检查和评定知识时,学生的知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深化。使学生的脑力劳动积极化的途径是很多的,善于思考的教师有着发挥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