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3063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期”,其智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

2、均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并将对其今后的大半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阶段更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舆论尤其是家庭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多数学校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产生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的独生子女群体日益扩大,家长不全面的教育方式也会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健康第一”不仅是指要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以往人们对健康认识是,不生病就是健康,现在健康的含义已扩展到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内容,把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作为体育学习领域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然而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

4、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精神、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果敢的品质和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唯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这场竞争中,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能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胆怯、自信心不足、不如他人、可能学不会等情绪障碍,而体育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

5、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2可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的智力发展。身体好是脑子灵活的物质基础,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获得充足氧气,得到快速恢复,大脑良好的发育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3体育运动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体育运动项目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紧张度和竞争性,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作风,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体育运动使学生不断

6、增强自信,完善自我。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特别是在参加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时,学生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的斗智斗勇中,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不断自我完善。 5体育运有助于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学生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当达不到他们预期的要求,追求不到理想的目标时,就会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遭受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动作粗暴、语言粗鲁、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针对这些表现,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心理教育方式,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功能,使受挫学生的心声得以自由表述,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 6体育运动有益于

7、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其显著特点就是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性又有合作性,尤其中学生处于心理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7合理的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乐趣。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学校体育可以利用不同强度的运动项目来消除心理疾病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体育教学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使

8、学生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又能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大力度,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但决不是全部。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身体健康,那将会从一个极点走向另一个极点。所以,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长年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能否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知识内容和途径,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讲授、谈话、演示、讨论等方法,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地对学生实施正确引导,这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有功能,真正实现“身心两健”的终极目标,体现体育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