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76321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2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0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1土 地 退 化考查角度1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土地资源的退化(2019年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

2、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第3题,由前两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由题干“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可知,该

3、地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答案1.A2.D3.C考查角度2以河流水文特点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B.C.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4、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强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冲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不大,因此会影响

5、下游河床的冲淤效果。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答案1.A2.D3.C考查角度3以某区域沙丘水分变化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及生态保护(2016年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C.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C.D.3.为

6、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由材料“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由材料“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可知该地

7、区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须人为干涉。答案1.C2.B3.D1.水土流失问题原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气候:多暴雨或降水强度大植被:植被稀少土质:土质疏松或抗侵蚀能力差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工程建设和开矿等措施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2.荒漠化问题类型与分布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原因(以 土地沙漠化为 例)自然原因基础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物质基础:平地多疏

8、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人为原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续表)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

9、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1.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2.生态问题成因(1)自然原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问题思考方向答题思路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势起伏大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10、;坡地开垦等沙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续表)问题思考方向答题思路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开发4.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答题思路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

11、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12、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

13、18 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的大小, 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 (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水土流失状况主要结合气候条件、植被、土壤、地形等综合因素分析。答案(1)杨家沟水土流失较少。原因: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的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少。董庄沟水土流失较多。原因:董庄沟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多。(2)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近乎为零。

14、原因:在降水方面,年降水量较少,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在蒸发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 (3)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三角洲面积萎缩;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考点2湿 地 退 化考查角度以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形成的条件、湿地环境变化、湿地的保护(2018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